正文 第19章 試才篇(2)(2 / 3)

三位秀才接過菜單,沒有點菜,而是相視一笑,吟詩起來。

第一位吟道:

八個兄弟扛麵鼓,扛到城裏見嶽母。

嶽母說我兄弟多,後麵兩個你沒數。

第二位吟道:

烏石起厝,簸箕堵門,

要開就開,不開打你的後門。

第三位吟道:

頭戴尖尖帽,手執兩把矛,

湯朝皇帝下聖旨,賜它一個大紅袍。

三位秀才吟罷,讓店小二照謎底上菜。隻見店小沉思了片刻,說道:“三位公子,請稍等。”沒過一會兒,從後堂端出三盤熱氣騰騰的美味佳肴。三位秀才一看,對店小二佩服得五體投地。

原來,第一位秀才點的菜是螃蟹,第二位秀才點的菜是田螺,第三位秀才點的菜是蝦子。

一見鍾情

唐朝時,有個俊逸書生姓崔。他飽讀詩書,才思敏捷,其父和當朝宰相交誼甚篤,親如兄弟。

一天,父親聞宰相新病,命兒子崔生前往相府探望病情。崔生來到宰相家,不意間見到了宰相的女兒,宰相女兒情竇初開,見崔生麵如冠玉,舉止溫文,談吐風雅,頓起愛慕之心。

於是,小姐即刻回到閨房,取出紙筆,揮毫寫了一個“您”字,然後讓貼身丫環在無人注意時,悄悄遞給那白麵書生。

崔生回到自家書房,放下門簾,然後從衣袖中取出那丫環遞給他的香箋,隻見香箋上有一首小詩印在右上角:

橫斜玉枝,著花甚繁。

寒葩凍萼,雪梅交香。

崔生讀罷,不禁暗自驚歎:“行文飄忽,妙語頓品!”

崔生雖讚美香箋,但對宰相的千金小姐在箋上隻獨獨寫個“您”字卻百思不解,踱來踱去,口中默默念叨著。

崔公子見此,被貼身書童看得一清二楚,書童細一沉思,突然大笑:“恭喜!恭喜!公子走桃花運了。”

原來,這個“您”字表示的意思是“有心與你配”。

三兄弟拜師

古時候,一家有三個兄弟,喜歡舞文弄墨。一次,縣城來了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於是,三兄弟一起前往拜師。

先生說:“我要出題來考考你們,看誰答得出來就收誰。”接著先生拿出了三張紙,分給三兄弟。每張紙上都寫著:

一女牽牛過獨橋,夕陽落在方井上。

三兄弟對先生要考什麼一無所知,老大動了動腦筋,以這幾個字題寫起文章來。老二自以為是的以這些字為上聯,對出下聯。但老三則沒有動筆,待老師收卷子時,才匆忙在紙上寫上自己的姓名——王文。

先生看了看三兄弟交上來的卷子,最後,把老三留下來當了學生。

原來,先生考要考的是三兄弟的姓名。

正月無初一

古時,有一位秀才屢次應試均未上榜,生活十分拮據。一日,一位少時同窗完婚,托人悄來四句詩:

自西走到東連停,娥眉月上掛三星;

三從同騎無角牛,口上三劃一點青。

窮秀才見是“一心奉請”四字,忙說:“盛情難卻,非去不可。”於是到鄰居錢子敬家去借驢。

錢子敬見秀才來借驢,拿來筆墨,在紙上寫道:“正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三十。”寫畢擱筆,給了秀才。

秀才接過紙條一看,拱手稱謝,說:“多蒙相助,明早我就來。”說罷高高興興地出了錢家大門。

原來,錢子敬想試一試秀才的學問和才智,所以隻是以筆代言,那段文字的意思是“正月沒初一”,即為“肯”字。

廚師做菜猜謎

從前,有一位很精通詩詞的廚師,他習慣將做的每道菜用一句優美的詩句表達出來。

一天,客棧來了一位秀才,他故意給廚師出了個難題——給廚師兩隻雞蛋,要他辦成一桌酒席,並且每道菜要用一句古詩來表示。

廚師欣然接受秀才的難題,做了四道菜。

第一道菜是:兩個燉蛋黃,幾根青菜絲。

第二道菜是:把熟蛋白切成小塊,排成一個隊形,下麵鋪了一張青菜葉子。

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

第四道菜是:一碗清湯,上麵浮著四隻蛋殼。

秀才看見了,深表佩服。原來,這四道菜可以分別用下麵的四句詩來表示: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秀才聽後,連連點頭,對廚師的絕妙之才讚不絕口。

智取玉雕

有個姓王的雕刻老人,年近八旬,膝下無子,隻有一個女兒。轉眼間,女兒已長大成人,他想把女兒許配給人,一方麵了卻自己的心願,另一方麵想使自己的雕刻手藝後繼有人。

這一年元宵節,老人設宴請來了村裏的親朋好友,把一隻玉雕的玲瓏小盒當著眾人的麵放在盤子裏。

然後,指著那精雕細刻的玉雕盒說:“這是一則字謎,誰能準確猜中的話,我就把我的女兒嫁給他。”

眾人看了看這個精致的小盒子,都說老人的手藝高超。這時,一位英俊的小夥子從人群中走來,他左手把盤子放在地上,右手托著玉雕盒舉過頭頂轉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