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傑
自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來,全國新聞出版戰線在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上做了大量工作,總體上看,思想認識明確,貫徹積極努力,落實不斷深入,取得一定成效,積累了一定經驗,為進一步用科學發展觀武裝思想、推動工作、指導實踐創造了條件。但是,這與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統領新聞出版工作、指導新聞出版業健康發展還存在不小差距。
我們要從以下四個方麵深入推動學習實踐活動的開展。
一、解決製約新聞出版業科學發展的主要問題
從初步調查的情況看,影響和製約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問題有五個:
一是思想不夠解放。我們行業在發展上反映出許多製約科學發展的問題,諸如不利於科學發展的陳腐觀念、影響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性障礙、阻礙科學發展的規章製度等等。比如,對我們行業體製外已經形成的新的文化生產力關注不夠,甚至排斥,幾次調研把這些問題弄清了,但在結論、政策方麵總是放不開。再如,隨著行業的改革發展,有不少規章製度明顯不能適應當前工作的需要,但相關的配套政策卻跟不上,在相當程度上製約了發展。這些問題之所以長期得不到解決,主要是我們有些同誌思想裏總是30年前那些條條框框,“左”的思想觀念占了上風,思想解放不了。
二是對發展是第一要義還沒完全理解。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在當代中國解決一切問題都要靠發展。例如,我們行業許多問題解決不了,就是因為發展不夠。像學術論文問題,經調查,全國每年因博士碩士畢業,各種行業晉升職稱要發表學術論文至少410萬篇,而我們提供的平台隻能發表100萬篇,有300萬篇沒地方發表,於是不正之風、學術腐敗、買賣版麵等問題就接踵而來,顯然是由於我們行業發展不夠造成的。黨的十七大提出,要讓全國人民成為文化創造的主體,我們連最基本的要求也解決不了,何談讓人民成為主體?再比如,進口音像製品在市場上所占比例太大的問題,光靠把關是解決不了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我們自己要發展,要使國內音像產品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這又是發展的問題。所以,要通過這次學習好好把類似這樣的問題解決好,用發展的思路來解決問題,指導工作。
三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得力。一些同誌科學發展觀基本理論學了,會議上也用了,但落實上不得力。如對新聞出版行業需要調控總量、調整結構、科學布局的問題,早都認識到了,但在落實上卻不夠得力,審批項目上就沒有堅持,所以造成了產業依然分散、集中度低、經濟效益差、增長方式粗放。一些同誌一講發展就是辦報辦刊要書號,而不是在提高質量效益上下工夫。實際上,目前我國平均每個書號的印數在逐年下降,每個刊物、報紙、音像社,並沒有完全發揮出自己的生產力,而是在盲目地鋪攤子。十七大提出要建設文化產業群、產業帶、產業園區,要求我們的行業實現集約化發展,目前我們還沒有很好落實。
四是改革力度不夠。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是建立在20多年深化改革的基礎上的,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文化產業發展不快是由於文化體製改革相對滯後。就我們新聞出版業而言,目前經營性新聞出版單位改製僅僅完成了三分之一,公益性出版單位的改革還處在試點階段,沒有全麵推開。市場上存在的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壟斷經營等問題沒有完全打破,舊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新的壟斷又出現了。為什麼會出現高定價低折扣,價格虛高?就是壟斷經營的結果。市場主體不到位,行業競爭不充分,造成我們行業遠遠落後於經濟體製改革,不少單位幾乎還在計劃經濟軌道上爬行。
五是行政能力不強。統籌兼顧做得不到位,是我們行業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世界性技術革命使傳播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互聯網信息的傳播已無國界邊界,體製外新聞出版活動日益增多,許多錯誤思想借助網絡傳播;“公民記者”利用博客、播客發布新聞,嚴重幹擾新聞秩序,影響社會輿論等等。這一係列問題如何解決,直接反映新聞出版管理能力,實事求是地講,我們還不適應當前形勢需要。群眾長期呼籲的買賣書號、收版麵費、攤派發行、不良廣告等問題,雖經整頓,仍時有發生,這說明我們新聞出版管理部門行政能力還不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