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7章 改革開放30年與新聞出版(1 / 3)

閆永棟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對中國新聞出版業同樣具有“曆史性”和“抉擇性”意義。30年來,我國新聞出版事業與改革開放同行、與時代發展同步,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自身建設也取得重大成就,成為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改革開放30年來新聞出版事業所作出的貢獻

(一)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30年來,新聞出版業旗幟鮮明地堅持主流意識形態,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著作及其研究性著作、普及讀物的出版工作方麵做了大量工作,鞏固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形成作出了特殊貢獻;堅持“雙百”方針,出版了一大批傳承中華文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讀物和基礎性工具書;堅持“三貼近”,出版了大量麵向“三農”、麵向未成年人、麵向大眾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出版物,新聞出版工作的輿論引導水平和服務能力極大提高。

(二)為大眾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產品

30年來,新聞出版業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工作目標。與1977年相比,我國出版傳媒市場發生了曆史性變化,出版業由“書荒”變成“書海”,傳媒由單一變成多樣,基本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截至2007年底,我國出書品種已由1977年的12886種增長到274376種,總印數達66億冊,市場經銷圖書達200萬種。期刊生產由1977年的600餘種、5.6億冊發展到年產9468種、30億冊。報紙生產由1977年的193種、123.7億份發展到年產1938種、438億多份。音像製品從1978年的398個品種發展到年產3.37萬種。我國電子出版業起步於1993年,到2006年電子出版物已達7207種,發行量1.6億張,電子圖書達到160多萬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網絡遊戲產品已有300多種上市,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為大眾提供了必要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30年來,黨和政府根據國民經濟的總體規劃和新聞出版業發展實際,對新聞出版業實行了一係列財稅優惠政策,建立“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義務教育教材出版發行,實行科技教育文化“三下鄉”,扶持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出版事業等,直接為人民群眾服務。堅持以人為本,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係,實施了幾項工程。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組織實施了總投資百億元的農家書屋工程。目前,已建成各類農家書屋3萬多家,與民政部共建“社區書屋”6萬多家,出版各類適農出版物2萬多種,這些書屋和出版物惠及了幾億城鄉人口。適應全球性閱讀新趨勢,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組織實施了全民閱讀工程,讀書節、讀書日、讀書周、讀書月等遍及全國各地,在全社會培育了良好的閱讀風氣。發展少數民族文字新聞出版業的“東風工程”正在加緊實施,國家重點出版工程、古籍整理工程、文化環保工程等公益性事業,進一步得到重視和加強。一個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出版單位為骨幹,以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重大工程項目為載體,全麵覆蓋各類人群、各個領域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係已逐步形成,根本上緩解了人民群眾看報難、讀書難和農村文化產品少的問題。

(四)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國架起了重要的橋梁

新聞出版業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就是在全球出版激烈競爭的環境中,既堅持中國特色新聞出版的發展道路,決不“受製於人”,又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實施“走出去”戰略,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魅力和影響力。

在新聞業務方麵,國際信息交流更廣泛、更深入,媒體更開放、更公開、更透明。北京奧運期間,我們實行了更加開放的媒體政策,現在國外的媒體在我國采訪報道,在遵守中國法律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自由地采訪。外國人通過中國的媒體和他們本國媒體的報道,了解了一個更真實的中國。尤其是在汶川地震中,中國政府對國外媒體的信息披露,更是贏得了國際上的讚賞。2008年成功舉辦的北京奧運會,我們接待了數萬來自境外的記者,各國人民通過媒體了解了一個更加開放、透明、自信的中國,這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