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崢嶸49(1 / 3)

第四十八章信陵君竊符救趙成絕唱

秦昭王四世同堂傳偉業

平原君一回到邯鄲,趙王立刻派人四處散布楚王來援的消息,這令堅守的將士們信心大振。王陵也接到秦王的嚴令,驚出一身冷汗,他又限令鄭安平五日之內攻下邯鄲。鄭安平隻得不顧一切地再次向邯鄲城發起猛攻!這次戰鬥異常激烈,連鄭安平自己都幾次差點中箭,他親自衝到城牆下,攀登雲梯,被滾木砸得頭破血流!秦軍幾次衝上了城牆,可都被廉頗、樂乘、龐璦指揮趙軍打退下來。危急關頭,平原君接受驛舍小吏李同的建議,將自己府裏的所有金銀拿出來招募到三千死士,這些人在李同的帶領下,人人更是以一當十,奮不顧身,與秦軍展開殊死搏鬥!呂不韋妻兄李原也在此次戰鬥中犧牲。鄭安平部死傷無數,到傍晚時分仍然沒有攻克邯鄲!

王陵親到鄭安平帳中,給他補充了八萬軍士,限令三天內攻下邯鄲城!不然就自盡謝罪。鄭安平隻得受命,想到邯鄲趙軍的英勇頑強,他急得心如火焚!送走王陵,他想躺下休息,親兵來報,說是一個故人來求見。鄭安平以為是範睢派來的,吩咐帶進來。

朱亥被帶進來,借著晃動的鬆枝油燈光,看見鄭安平頭纏白布條,不用說他一定是焦頭爛額的了,施禮道:“安平兄,別來無恙?”

“你?朱亥!”鄭安平吃驚地看著他,“你怎麼到這裏來了?”

朱亥盯著鄭安平的眼睛,鎮定地說道:“在下隨魏國的信陵君公子二十萬大軍來救援邯鄲,為救安平兄而來。”原來平原君夫人回到魏國大梁,徑直到宮殿裏來求見魏王。信陵君聽說了,也連忙來參見。姐弟相見,自然十分親熱。信陵君問起邯鄲的情況,魏夫人將邯鄲趙王、平原君等上下一心共同拚死抵抗秦軍,而魏國的援軍晉鄙卻滯留在湯陰不前,魏王派辛垣衍勸說趙國投降秦國、尊秦王為帝,以及平原君率賓客去向楚國求援的事情,一一向魏王、信陵君說了。信陵君聽了,既為趙國君民的鬥誌感慨萬千,激動不已,也為魏王、晉鄙懼怕秦王的懦弱而感到羞愧。信陵君和姐姐力勸魏王即刻命晉鄙馳援邯鄲。魏王如何聽得進,反而勸魏夫人不要再回邯鄲,就在魏國養老算了。嗬斥信陵君不要胡亂幹預朝政,把魏夫人和信陵君氣得說不出話來。信陵君是個血性男兒,他一心要學平原君,在自己府中也大量蓄養賓客。魏齊之死對他觸動很大,立誌也要做抵抗秦國、拯救宗室的誌士。

回到府上,信陵君將賓客們全都召集起來,痛陳秦國攻陷邯鄲的危害,決心率賓客們到邯鄲去增援趙軍。賓客們都群情激昂,紛紛響應。信陵君十分感動,又散盡家財,招募起兩千人出發去趙國。出城門時,與侯嬴辭別。侯嬴對他此舉反應冷淡,這令信陵君十分不解,出城二十裏後,越想越不對,當即返回來再找侯嬴欲問個清楚。信陵君將侯嬴請到自己府上,在密室裏安坐下來。信陵君問道:“先生平素總是說君子應該幹大事,以天下蒼生為念。在下今欲去舍身救趙,難道不對?先生為何不願指引在下?”侯嬴神色莊重,衝信陵君拜身道:“公子意欲救趙實乃天下義舉,並無不對,依在下來看,公子此去救趙國有上、中、下三策,亦有三種結局,不知公子可曾想過。”信陵君一聽,果不其然自己回來是對的,對侯嬴拜身:“在下一心欲快去救趙,不及細想,請先生指教。”侯嬴嚴肅說道:“公子可曾想過,如今秦國三十萬大軍圍困邯鄲,趙國君臣無不在殊死抵抗,尚且不能打敗秦軍,公子這樣以自己所帶的這兩千人馬,此去無異於以卵擊石,不但救不了趙國,還會自取滅亡,徒然助長秦軍氣焰,毫無益處,此為三策中的下策。公子緣何意欲如此呢?”信陵君急切問道:“在下一時心急莽撞,請先生告知何為上策?”侯嬴臉上掠過一絲不易覺察詭異的笑容,點點頭,然後用緩慢而堅定的語氣說道:“公子,此次秦國攻韓國、圍趙國,其意圖在並吞韓、趙兩國,繼而並吞天下,其勢洞若觀火,可謂唇亡齒寒,兔死狐悲啊。天下各國豈有見死不救之理?欲救趙國,公子想想,若能奪君王之位,號令全境,舉魏國傾國之力,以救趙國,豈不是馬到成功?”信陵君聽了,大吃一驚“你?”侯嬴堅定地點頭說道:“對,在下之意就是要公子去取君王之位。”信陵君心慌意亂,搖頭道:“不,不,這怎麼能行?在下再怎麼也不能作亂臣逆子之為。”侯嬴語調沉穩,繼續勸說道:“公子,桀、紂無道,湯、武代之。此為天理。環視當今天下,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強盛,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割諸侯地不下千裏,現今更是意欲滅趙國以圖天下,魏國之勢危如累卵,再不圖自強,必將步韓、趙國之後塵。可觀當今魏王,一幫昏君庸臣,隻知尋歡作樂,秦國、楚國割地而不知如何自強救國,秦王、範睢追殺相國魏齊不但不敢抵抗,反而將魏齊往秦王的屠刀下推,魏齊可是魏王的親叔叔啊。魏國人無不引以為羞,無不引以為恨啊。現在趙國危在旦夕,魏王等不但不敢相救,還勸說趙國認秦國為帝,天下人無不譏笑。公子身為宗室子弟,難道忍心看著魏國就這樣葬送在這個昏君之手?”侯嬴越說越激動,語調都帶了顫音。可是信陵君還是迷茫、痛苦地看著侯嬴,抬起右手搖擺製止道:“不,不,無論如何,在下就是戰死在邯鄲城下,也不願作出此種弑兄奪位的妄舉。先生不要說了。”侯嬴看著信陵君那副痛苦不堪的樣子,知道要勸說信陵君做到此舉實在是不可能,他太了解這個一心要學君子之道的信陵君了,心地善良,慈悲為懷,樂於助人,慷慨就義等等這些都是他平素向往和奉為人生的信條,現在要他拋棄這些,真如是要江水倒流啊。

但他還是不死心,淒然一笑道:“唉!是啊。我也知道,要公子做到這種地步,難於登天啊。欲成非常之功,須有非常之想啊,公子何苦這樣故步自封?公子,吾魏國從來就不缺曠世之才,商鞅、張儀、範睢不都是魏國人嗎?可為何在魏國卻得不到重用,反被秦國所用啊。放眼天下,能與範睢匹敵的並非就沒有,可無遇明君,又有何用?在下雖是一個布衣看門小吏,曾幾何時,又何嚐不想如薑尚能得遇周武,幹一番驚世偉業。隻要公子敢作,在下可保公子一定成功。公子不但在宮中有如姬甘願為公子肝膽塗地,朝中大臣也多有對魏王不滿。公子隻要明令天下,為救趙國一時、救魏國永久之世,哪有會不服公子的?正可謂登高一呼,應者雲集。待救趙國之後,公子再好好獎揄人才,徐圖自強,日後國家強大起來,還

怕他秦國?興或建霸業,一並天下也未尚不可知啊。”信陵君已經鐵定了心,堅決地回絕道:“不,不,在下不求什麼大位、偉業,隻求能救趙國,存君子之名。先生不要說了。”侯嬴眼光暗淡下來,歎息一聲道:“此乃天賜良機,公子不取,公子日後自會明了,隻是到那時公子悔之晚矣。唉,我是不願見到將來一並天下的是秦國而不是魏國,不願見到範睢那匹夫得誌忘形。若料想到有今天,當初真不該讓王籍帶他入秦啊。哎,人生際遇,豈可意料,又豈可強求。在下行將就木之人,後日無多,公子年紀輕輕,來日方長,就等著做亡國、亡宗之人吧。”侯嬴內心的失望之情,毫不掩飾地流露於言表。信陵君看著他,那一刻覺得侯嬴是那麼陌生而不可理喻,自己當初與眼前這個侯生交往,隻是慕名他是一個隱者賢士,並沒有、也從沒有想過要指望他來幫助自己奪得什麼君王位,建什麼統一天下大業。若不是為救趙國,也不會來這麼請教他。可是,這個侯嬴卻想象自己是薑尚了,可他真有薑尚那般經天緯地之才嗎?現在已沒有機會來證明這些了,就算他是薑子牙再世,可惜自己隻是魏國的公子,而非國君,要我去做奪位之舉,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事啊。

默然之中,信陵君覺得侯嬴是那麼荒唐和不可理喻!看著侯嬴那雙越來越暗淡的目光,他有些受不了,說道:“先生無其他意,在下請告辭了。”侯嬴強壓下自己的心緒,略略平和些心態,平緩說道:“且慢,公子既不願行上策,在下還有一中策,雖不能長久有效,存魏國以弱秦國,但可助公子此去救趙國而名揚天下。”“哦。”信陵君將信將疑地看著侯嬴。侯嬴馳然一笑,此刻已心平氣靜,輕快地說道:“為救趙國,公子深明大義,雖不願舉魏國一國之力,可魏王還是為公子準備下二十萬大軍,隻待公子去統領。魏王不是命晉鄙率領二十萬大軍去救趙國,早已到了魏趙邊境湯陰。隻因魏王懼怕秦國,這才又暗令晉鄙停止不進。公子隻要設法取得大王調兵的兵符,前去以君命催督晉鄙進軍,秦軍必定撤圍。”聽到這裏,信陵君覺得眼前一亮,想不到侯嬴還有這樣的謀略。是啊,若能調動晉鄙這二十萬大軍,還何愁不能解邯鄲之圍。信陵君點頭認可,自語道:“魏王的兵符如何能拿得到呢?”“哦。”侯嬴輕鬆笑道,“這有何難,公子不是救過魏王寵妃如姬嗎?有她相助,公子一定能弄來。再加上,現在平原君夫人也回宮來了,太後不也很同情趙國嗎?”信陵君對侯嬴之意心領神會,遂報以微笑,可一想到還有晉鄙這個大將軍擋道,又皺緊了眉頭:“兵符倒不太難,可是大將軍晉鄙素深受魏王寵信,連我也難指揮得了他啊。”侯嬴嚴肅認真地說道:“公子還記得我曾介紹給你的朱亥吧,公子帶他去,關鍵之時,他自會幫公子解難。古語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公子何來這麼多顧慮。大丈夫處世,以成自己立誌之事為終身之榮,我侯嬴蟄伏大半生,今日若能助公子救趙,死亦無憾!為使公子之事密不外泄,我決意以死相送公子。”說罷,猛地拔出腰間的短刀,用力刺進自己的腹部。信陵君來不及阻止,驚慌得手足失措,護住侯嬴歪斜的身子,“先生何必如此?”他實在想不明白,先前侯嬴那麼激動,自己拒絕了,也沒見他這樣,現在明明已經平和下來了,卻又做出如此之舉。然而他哪裏知道侯嬴的心思!正如侯嬴自己所說,蟄伏一生,一事無成,那才是他最大的痛苦。眼見為了助信陵君救趙國,自己鼎力相助,而信陵君還猶豫這猶豫那的,連行中策都顧慮重重,侯嬴表麵上平靜,其實內心早已超越了生死大限,此刻隻想以自己的生命最後一擲,來鼓動信陵君做成這唯一的一件大事。

侯嬴已目光散亂,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斷斷續續地說道:“公子不可負我,一定要去奪二十萬大軍才能救趙國啊。我死不足惜矣。”話未說完,已經氣絕身亡。信陵君顧不得悲傷,吩咐家人料理好後事,自己即潛回王宮,找到自己曾有施過恩的魏王寵妾魏如姬,向她講明大義,請她設法將魏王的調兵虎符竊出來。魏如姬是個深明大義的女子,果然設法竊取了調兵虎符給信陵君。信陵君帶著虎符和朱亥來到晉鄙大營中,拿出虎符,命晉鄙交出軍隊,晉鄙心中犯疑,說要派人去大梁請示魏王。危急關頭,朱亥使出藏在袖中的鐵錘,擊殺晉鄙,信陵君向諸將聲明迫於救援邯鄲事情緊急,不得不如此,眾將聽了也都願意跟他去救援邯鄲。信陵君率領二十萬魏國大軍日夜兼程趕往邯鄲來。朱亥建議去勸降鄭安平,那樣的話,秦軍將不戰自敗。信陵君將信將疑,朱亥說道,這都是侯嬴和他安排好的,他倆跟鄭安平以前交情很深,素知鄭安平的品性,勸說鄭安平來降一定能成。信陵君這才同意讓他去潛入秦軍營中。

鄭安平聽了,“唰”地抽出佩劍,抵住朱亥心窩,“哼!你休想騙我,範睢來報,說魏王不敢來救援邯鄲,晉鄙二十萬魏軍尚在湯陰,根本不會來,你是不是趙軍的奸細?”

朱亥毫無懼色,用手指夾住劍鋒,輕輕地撥開,輕鬆自然地笑道:“安平兄如此固執,信陵君竊得魏王的虎符,命令晉鄙交出軍隊,晉鄙不聽,已經被在下的鐵錘擊殺,信陵君帶著魏軍明日就可到達。”說著,鐵錘他從袖口裏掉出來,把鄭安平嚇了一大跳,手中的劍再次抵住朱亥。

朱亥將鐵錘扔在地上,語重心長地說道:“也難怪安平兄如此膽戰害怕,正可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聽說連楚王也答應派兵來救援趙國邯鄲,信陵君的大軍也到了。在下替安平兄設想,邯鄲被圍攻一年多,都無法攻克,現在援軍即到,更不能攻可邯鄲。秦王這次對王陵和你等是下了死命令,不攻克邯鄲,決不會輕饒你們。再說秦軍一旦被魏國、楚國的援軍反包圍,性命堪憂呀。安平兄,當年侯嬴叔、在下救助範睢,是看他被魏齊冤屈過分,這才引你去見王籍。想不到範睢一登身為秦王相國,變本加厲地報複魏齊等,實在令天下士人寒心。人人側目,連顏軫也慘遭毒手!你為何要如此幫他助紂為虐,難道不怕被天下士人恥笑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