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二代車床Ⅱ(1 / 2)

劉少成把自己設計的軍徽告訴李鐵匠,軍徽是展翅欲飛的雄鷹,雄鷹兩爪握緊豎起的寶劍的劍柄。把圖紙給他,讓他另組織一些工人造這軍徽,告訴他這軍徽用銅製作,先做5000個吧。

天啟四年八月十日,第二代車床的所有零件都即將加工完成。這些零件有一部分是直接鑄造而成,例如底座與一些保護性的外殼,其餘的大部分則是已有的那台車床加工出來的。舊車床日夜不停地運轉,僅是齒輪與軸承就損壞了好幾套,更別說刀具了。這二十多天下來,用報廢的刀具就已近一百多把。不過李不偉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這些刀具大都是在前兩個月損壞的,等到最近的一個月以來,刀具崩斷的現象大為減少,而且刀口的剛度與硬度也大為提高,顯然楊萬景等人又找到了更合適的材料,或是重新改進了刀具的製作工藝。至於驅動車床時轉動盤也用水力車經過皮帶帶動的,他們經過幾個月艱苦的努力的製作,不過這些付出都有所回報,第一台車床的製成品雖然合格率甚低,但也終於能從裏麵挑出六套精度最高的零件了。

劉少成原以為車床最關鍵的零件是變速箱與絲杠,因此在新車床的製造過程中對這二者都極為重視,後來等他對大明的加工技術了解得更多一些,才知道凡是容易鑄造出來的零件,工匠都有辦法將其修正到基本正確的尺寸要求,當然最終也能達到自己所要求的形位公差。如此看來,倒是跟刀與進刀係統需要多做些改進,而且一些裝夾工具也要重新設計才行。不過好在有了鄭瑾等人的協助,這些改進計劃沒幾天就變成了設計圖紙,到了今日已有成品的零件加工出來。

至於齒輪的加工工藝,也有極大的改進。前段日子,鋼廠的又將鑄鋼的鑄造方法進行了改進。眾工匠在此之前都沒有試鑄過精度要求如此之高的零件,因此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也著實費了些時日。目前剛生產出來的這批齒輪,其精度要較上次已高出許多,當然這也歸功於鄭瑾等人想出的新式加工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先製作出一批精度較高的模具,再鑄造出留有極小加工餘量的齒輪毛坯,此時的齒輪比實際尺寸要稍大一些。然後將這批齒輪運到實驗室進行二次精加工,精加工的方法是采用砂輪磨製齒輪的漸開線曲麵。

在此之前,劉少成已讓人在廣州最好的燒陶廠中訂做了一批砂輪,這批砂輪的縱截麵是漸開線型的,正好與齒輪的齒麵相吻合,而且材質是從海邊運過來的石英砂,自然可以滿足鑄鋼件的磨製。不過這種砂輪的修正極為費時,石英砂的硬度已達到莫氏硬度值7,因此一時難以找到形狀合適的修正工具,隻能用天然寶石進行砂輪圓周麵的修正了。砂輪機仍然是手工驅動,隻不過已不再使用齒輪傳動,而直接用皮帶將驅動輪與砂輪的傳動輪連接起來。砂輪機還設計了精確的木製定位裝置,以手工畫出來的漸開線作為基準,每磨製好一個齒形之後,再將工件轉動一定角度,繼續下一個齒的加工。以這種加工方法所製作出來的齒輪,其精度要比直接鑄造所得的高出許多,而且其表麵剛度也大為提高,與上次的那批鑄造齒輪比起來不知要好上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