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四年十二月二十日,經過一段忙碌之後,劉少成決定將一些重要人士召集起來開一個會,主要是對近一年的情況進行總結,然後製定下一步的發展目標。這次參加會議參加有李鐵匠、於永江、鄭瑾等各個工匠。此時眾人已齊聚。劉少成,道:“機械廠經過前一段時間的發展,目前已具備了一些全新的技術與製造能力,兩個多月之前,實驗室隻有六台車床,後來因為齒輪的加工已采用銑製,軸與軸承也已改為車床與磨床進行加工,因此生產速度大增。目前已有第二代車床六台,另有比較簡單的銑床四台、鑽床五台、鏜床三台、磨出四台。按此發展下去,再過一些日子,機械廠中機械加工設備的數量必然大增。但是目前蒸汽機數量仍然太少,究其主要原因,乃是因為前些日子趕著製造各種機床,這才耽誤了蒸汽機的製作。但此事我已與諸位大人商議過,又一致認為機床應該先行製作,然後進一步改進蒸汽機的加工工藝。這段時間來,第一台蒸汽機已出現一些問題,主要是齒輪的齒麵與軸承出現磨損,缸體與連杆部分漏汽現象日趨嚴重,閥門也出現密封不嚴的情況,這主要還是材料與工藝達不到要求所致。正因為如此,才需要聽聽各位的意見,然後將這些意見與建議整理出來,也好向我……有個仔細說明。”劉少成原對著大家道。
眾人聽得明白,都在忙著記錄劉少成剛才所說的內容。過了一會兒,鄭瑾道:“公子,蒸汽機的密封件確實出現了一些漏汽現象,但我們已找到了密封件過度磨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密封環的材質問題。密封環剛安裝上去時因為有預緊力存在,因此短時間之內還沒有問題顯現出來,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損與發熱之後,因此在剛開機運轉時容易發生漏汽現象。如今我們已改進了密封環的加工方法,又重新選擇了材質,並已在後來的幾台蒸汽機上進行了試裝,到目前為止尚未有漏汽發生。至於齒輪箱中零件的磨損問題,其實不僅是齒麵與軸,曲柄連杆部分也出現了磨損,究其原因,乃是潤滑不良所致,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加工精度的問題。目前的潤滑采用手動方式,每小時從頂蓋滴油潤滑十次左右,但畢竟不是連續潤滑,因此出現磨損也是不可避免。但我們又想出了另一種解決方案,就是將整個變速箱全部浸到潤滑油中,如此一來,不僅能實現持續潤滑,而且還可以為齒輪降溫,這種方案其實與車床的變速係統類似,隻不過車床是采用自動滴油係統而已。”鄭瑾等人早已開始使用劉少成所製定的一些計量單位,例如毫米、米、公斤等,這也是因為劉少成在講授一些學科時采用的都是後世的國際標準單位,如果換作舊時單位是無法進行描述的。
鄭瑾笑道:“公子,我還有些提議。如今實驗室總共有二十二台蒸汽機,並已安裝到各種加工機械上作為動力來源,當然這也是因為眾位車工晝夜不停地趕工,這才有了如此的進展。這批蒸汽機全部由實驗室的車間製作,雖然方便了各種零件的測試,但畢竟由於分工不明而影響了生產效率,再加上時間緊迫,每種零件隻是經過了一些簡單的加工工序,因此質量自然也大受影響,雖然後來又有更多的加工機械投入使用,但長此下去也不是解決辦法。因此我在想,如果能將一些通用的零件交給專人生產的話,一來可以保證質量,二來也會使得製作效率大為提升,畢竟這些人以後主要從事單一零件的設計與製作,必然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專門的研究中去。同時,實驗室還需要製定一係列的尺寸標準,例如軸承隻采用有數的幾種尺寸,而且其厚度也要進行限製。以後在製造其它機器時,就按此標準執行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