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的目光都被那大漢吸引,目送那馬飛速的馳遠。行人們早已得到警示散開,沒有人受傷。
原來虛驚一場。
這時有人突然大喊一聲:“東平王遇刺了。”
整件事情發生的太快,誰都沒有留意到,東平王是如何被刺的。
劉思的心上插著一把利刃,插的又快又準,一滴血都沒有流出來。太醫們誰都不敢抽出那刀,若是不抽,還能堅持半個時辰。抽了即刻血流如注,失血而亡。
富平酒壚的上等包房內,政君在焦慮地等著消息。待到羽林郎們衝進酒壚,挨著房間搜查,她方鬆了一口氣,燕五得手了。
以身做餌的她,終於替自己,替大表哥報了仇。
京兆尹張敞親自來詢問時,政君回答的滴水不漏。
張敞覺得流年不利,這樣的案子實在無法可查。王家的二娘子的確在酒壚裏約定和東平王相見,而這件事據說王禁並不知情,兩人是通過官媒傳遞的消息。
王家二娘子的話也並無可辯駁之處,她是想與東平王見麵敘話,隻能說小娘子孟浪了些,卻也是人之常情。
東平王也確實允了,一路上也有郡國內的門下賊曹帶著侍衛隊保衛。
人死在路上。
殺人的是誰?
皇帝劉詢震怒,敢當街刺殺國王,讓皇家宗室的臉麵往那裏擱?命京兆尹速速將殺人者繩之以法。
第二日淩晨,這案子就破了,殺人者是燕五,可和沒破又有什麼區別?
京兆尹府衙的白牆上被人在夜間寫了幾個大字:殺人者燕五。
四處散落著東平王和廣陵王合謀造反的證據,皇上巡遊的路線圖,兩人來往的信箋和計劃。
長安城內不到一天的功夫也傳遍了兩條引人深思的消息:一、燕五殺了東平王;二、東平王參與廣陵王謀反,這次可能是被廣陵王的死士所殺。
有人有了疑問,燕五是俠士,怎麼回淪落到去給廣陵王做死士,此事大有隱情。
張敞想的卻是另外一回事。
曆任京兆尹都要抓燕五,但都沒有抓到過。
上任京兆尹趙廣漢為了抓燕五,一怒之下,殺了燕五的朋友榮畜,為此與魏相杠上了,最後落得了個腰斬的下場。
燕五還是好好的活著。
張敞是個聰明人,聰明人往往都知道如何保全自己。燕五他是一定抓不到的,但東平王和廣陵王勾搭這個事卻可以上報朝廷,減輕皇帝的憤怒。
此事最後變成了這個樣子:廣陵王和東平王素有勾搭,兩人已經商議好了如何借皇帝巡遊時,行刺皇帝。不料皇帝英明神武,早早發現了端倪,破了廣陵王的陰謀,但東平王卻僥幸漏網。廣陵王門下養的死士,懷疑是東平王告發了廣陵王,決定為主子報仇。最終東平王還是死了,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至於這殺人的是不是燕五,還真的很難說。
劉詢看了這陳詞,分外生氣,將樂陵侯史丹叫來痛斥一頓。
因為相信史家,皇帝方將劉思恢複了宗室身份,還封了國。可是這個人都做了些什麼事情?這件事也給了劉詢報複的理由,兒子劉欽的確是有些壓過了劉奭,可是無端端為劉思背上了惡名,誰樂意?
東平國除國,劉思未以國君之禮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