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陳少蘭
第二天是周末,李思文和蘭馨一起帶著孩子,請了王翠娥,去了黃市。
陳老先生的家與一般農村人家並無多大差異。一排青磚瓦房,屋前幾棵蒼勁的青鬆,屋後一片青幽幽的竹林。門外的蘆葦席子上曬著一些不知名的藥草,屋裏屋外收拾得清清爽爽。一看就知道,女主人應該是個勤儉持家之人。正屋內,一位老人正在為病人診治。這就是美名遠揚的骨科老中醫陳少蘭老先生。陳老先生滿頭銀絲,長須飄飄,精神矍鑠,神采飛揚,說話聲音洪亮高亢,接待病人笑容親切自然。他總是很耐心的聽人說話,眼神十分專注,好像無論何時都在思考問題。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句話出自我國最早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意思是說人們要始終保持著一種淡泊名利、物我兩忘的平和心態,使體內的經絡運行符合大自然四季四時之變化規律,以求達到真正的“天人合一”。同時以精神恪守於內,以鎮定之心靜觀世事變遷。如此一來,很多疾病就會逐漸的消失。人的身體狀況也會慢慢地越變越好,從而達到益壽延年的特別效果。陳少蘭老先生便是在生活中遵循著這個傳統的養生之道,修身養性,故而時至今日年近八旬,仍然耳聰目明、精神矍鑠,每日坐堂行醫、治病救人。
前一位患者醫治完畢,李思文把孩子抱到老先生跟前。蘭馨把昨天在王醫生處診斷的結果完整地描述了一遍,並且拿出了在搬經醫院拍的片子。老先生仔細觀察了孩子傷臂患處的狀況,又詢問了孩子受傷之後的表現。他把兩根手指搭到小勇手腕上,把脈片刻,然後慢悠悠地抬起頭來,說:“孩子從受傷到現在已經一天多的時間了,需要趕快進行治療。”
“能看好嗎?會不會殘廢?”李思文用期待的目光看著老先生。
“王醫生描述的那種結果屬於最最壞的打算,畢竟是傷在關節處,我不保證一定能夠完全治愈。但我可以盡力醫治,你們不要過分擔心。”
“噢,那就拜托老先生了。孩子還小,千萬不能落下殘疾。”
“過會兒用藥敷上,今天先簡單處理一下,在我這裏住三天,每日進行觀察。”
陳老先生在助手的幫助下將雞骨搗碎,和上一種黑色的藥膏,塗在孩子手臂患處,然後用紗布包好,外加夾板固定,最後用一根白紗布係在孩子脖子上,讓傷臂彎曲懸於胸前。整個過程也不過半個小時的模樣。
每日在陳老先生家就醫的病人絡繹不絕,需要觀察治療的人也不在少數。於是整個村子裏的家家戶戶便成了臨時的病房,需要住下的病人都會被安排到村子裏某戶人家住下。老先生讓人帶著李思文一家去了村口一戶人家。這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一家五口,三間瓦房,兩間草屋。見到他們,主人一家都很熱情。
李思文提出,既然要住三天,那就讓他在這裏陪著孩子。如果蘭馨在這兒,家裏麵的事兒自己也無法都能照應,還不如幹脆學校裏請個假。蘭馨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隻好按照李思文說的去辦。當天下午,李思文一個人回了趟家,收拾了簡單的東西,跟學校裏交代了一番,便和小勇一起住下了。
平日在家,照看孩子的事情基本不需李思文操心。這三天,他卻要在此獨自照看受傷的小兒子,的確讓他有些為難。白天,他和孩子一起在村子裏走走看看,打發時間。晚上,他抱著孩子一直哄到睡熟,才敢輕輕放下。這些都還不要緊,最讓李思文難堪的是吃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