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的冬天也許並不太冷,當然這是對開會的眾人。會議室的小院子很安靜,也很暖和,隨著會議的進行,大家的裝束也改變了很多,在這裏大家穿著的都比較散漫,人們在議論的時候都很放的開,對什麼內容都沒太多顧忌。建安三年的冬天其實很冷,塞外的雪已經下了很多場,董卓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收到邊關的報告,也就是說由於大雪,董卓已經和自己的部隊失去了聯係。現在大家隻知道,黃河已經完全封河了,長江據說也被封凍了起來,洛陽附近的道路都被大雪掩埋。普通路麵上都有一兩尺厚的雪,可現在雪還在下,這時候也剛剛進入臘月。
這天魯肅帶來了個吏部官員,他帶來了自己的條陳。從這天起,會議從軍事外交變成了朝廷官製。一套九品十八級的官員任命製度呼之欲出。緊接著,類似武科的察舉製度也基本成型。三公九卿在這些推動下將逐步走進曆史。一項職以任能,爵以獎功的官員獎懲方案也浮出水麵。也許這還不是最讓人吃驚的,在董卓的建議下一套對包括皇室及丞相在內的官員年限管理進入了議程。
皇帝由漢室宗族中產生,上任皇帝及朝中重臣共同選任,如皇帝去世前沒有選任,就朝臣在皇子或近支皇族中選拔。新皇帝二十歲以前待政,權限相當於太子,主要學習及審查管理結果,設置三到五名太傅教習。皇帝到六十歲或身體原因可退位,太上皇生活中等同皇帝,有輔政權。朝中設置丞相一名級別正一品,副手左右丞相各一,分別主管軍事外交及民政,級別從一品。不常設大將軍一名,正一品,平時右丞相兼任。其他一品有太傅、太師,從一品有太子太師、太保、內閣大學士、督察禦史、尚書令等。正二品代表的是六部尚書、尚書令、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從二品的多為大學士禦史等等,這樣朝廷的主要管理權落在了正二品的尚書手中,可決策權及監督權多在品級更高的丞相及大學士禦史的手中。六部間也相互配合與製衡。這裏有個最突出的問題,皇帝的權力雖然沒做調整,但是對皇帝也首次提出了要求,皇權離實際權力中心六部間的距離明顯變遠。在這裏董卓更破天荒的對丞相做出了要求,以後丞相及左右丞相必須從有刺史、尚書及將軍資曆的人員中選出。而且任期不能夠突破十二年。如遇到特殊情況也需要轉任他職三年後再行接任。對於其他官員雖然要求的有些放鬆可是對關鍵職務的監督及管理限製也嚴格了很多。由於這套官員體係過於嚴密,也過於修長,大家足足爭論了不下一個月。在爭論中,對漢法的修訂也到了關鍵時刻。這次會議也把對漢律的修訂及審核工作定下了最後的底線。在會議結束的時候,又明確提出了對各家學說的基本態度。同時也由參加會議的眾人定下了人員選拔團隊及方案。
建安四年春,由帥氣文士周瑜組織的船隊以漢中為基地出發,接應太史慈部隊及江南其他官員。李儒、賈詡分被任左右丞相,郭嘉現在代替病中的李儒及出征北方的賈詡管理丞相事物。士燮調任涼州刺史,劉繇接任朔州刺史,鍾繇接任並州刺史,孫策被封為冀州刺史統管孫堅舊部。這次劉岱沒有被封,直接成了逆臣。劉虞回任幽州刺史,隻是太守及將軍都換成了董的人馬,荀彧以大學士兼任司州刺史,雍州則選任了還在太史慈軍中的張昭。不過年前已經派戶部尚書顧雍去提前接任。漢中原來的人馬及很多信徒被安排到了塞外由最近戰功卓著的龐德統帥與呂布、關羽、韓遂、黃埔嵩及公孫度等分別組成了北方軍團。六個軍團全被定義成新的州,軍團長官擁有對各自管轄地區的絕對權威,隻向中央報告將軍及郡守以上官員的任命。當然這些軍團的領地也不是固定的,他們隻被董卓定義了攻擊方向,新攻擊得到的土地將做為他們及將士的封地。也許是馬虎或者是有意回避,被補充過的黃忠軍團並沒有包括在內,他們現在仍然在漠北。由於去年冬天的大雪,二十萬戰俘活下了也隻有十二三萬,五萬多傷兵有三萬歸隊,一萬被安置,其他人永遠的離開了。這時候北匈奴部也很慘,原來出征的部隊剩餘僅有一萬多點,二十萬戰俘也死了多半。他們沒有能力自己跨越大漠,被同六軍團一樣的安置了土地。現在呂布的主要任務是再次收複西域,呂布直屬一萬部隊及馬超張遼等的支援人馬在羌族部落的支援下,重新有了五萬精兵。收複西域都護已經變成了時間問題,最關鍵的是這支軍隊中還有賈詡的坐鎮調派。董卓用密信的方式正式承諾,呂布作為西域新州的刺史,如果再拓展土地,他可以裂土稱王。公孫度分得了部分幽州土地,他被強令立即向東進攻,三年內不能完成任務關羽可自行接管。關羽以幽州為基地已經向北殺去。韓遂緊鄰關羽,楊秋被他很不情願的調了回來。中間位置的龐德人口最為龐大,他作為張魯的女婿,帶領漢中張衛、閻圃等帶的十多萬信眾,成了北方最大的部落。黃埔嵩父子受到了張遼軍的支援,他們以匈奴、鮮卑、羯、羌、氐的婦幼及萬餘退伍兵士為根據,建立了人口十幾萬地域廣大的新州。這個新州背靠涼州,被人們習慣稱作北涼。原來建立的朔州北邊沒有安排部隊,在朔州打出了三隻人馬,分別是原來的黃巾、羌族和南匈奴殘餘人馬,這時候羯人幾乎都被黃埔嵩動員去了北涼州。氐族已經分散到了涼州、雍州、朔州、並州的廣大地區,自己已經不能夠再形成部落組建軍隊。由於生活習慣的不同,在以後的日子的各州其他民族繼續外遷,幾年後大漢的老州郡中已經很少有獨立的其他民族區域。幾十年後,在大漢的幾個外部軍團(州)外邊又出現很很多封國。這些國民多是各民族通婚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