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務實——百年社會經濟反思1(1 / 1)

卷 首 語

2012年1月1日,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100年前的這一天,主宰中華2000多年的帝國時代結束,神州地平線上升起共和之光。

本輯《求真務實》趕了個好日子,今天與讀者見麵了。所謂“求真”,就是依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去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所謂“務實”,則是要在這種規律性認識的指導下,去做、去實踐。我們的《求真務實》就是要在求真思想的指導下,務實地去發現問題、試圖解決問題。

本輯的探索就從100年前開始。自彼時起,中國人仿佛迎來了名為“共和”的全新時代。然而,任何曆史事件的曆史意義,必須經過曆史長河的洗滌,方有望清澈。在共和誕生百年紀念之時,四海內外依然在熱議著,100年前的革命,究竟是觸發了另一個天朝盛世來臨之前的短暫動蕩,還是開啟了中國擺脫王朝循環而融入現代世界的燦爛天橋?

100年後的今天,中華大地上最為活躍的思潮之一莫過於“告別革命”。在本輯的文章中,鄧鋼認為,革命浪潮的百年激蕩充滿了波詭雲譎的悖論。鄭雅卓在嚐試解釋悖論的過程中再一次印證,革命確實解決不了建設的問題,告別革命後,當是擁抱改革。然而,改革的方向是什麼?尋覓方向的最根本的指導思想是什麼?西方立國精神與東方傳統文化這一切人類思想的遺產該怎樣批判地繼承?我們尚在摸索中。我們先從試錯開始,在曆史的教訓中,挑出哪些是半步不能跨越的雷區。在本輯文章中,它是維穩。鄭雅卓說,維穩是一切改革的大前提,沒有穩定,一切無從談起,在改革中保持穩定也是對改革者的最嚴峻考驗。

對改革者的考驗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看不見、摸不著的最難把握的人的思想。關芻告訴我們,2008年以來的輿論已將民族心態導向了一個危險的邊緣,在高談重塑核心價值觀之時,首先要警惕的是民族精神遭遇重構。

轉過頭來,站在全人類的角度,去看看一個據稱成功地樹立了核心價值觀的榜樣國家,美國。一架可為利益不擇手段的機器,能夠被包裝成一個溫情脈脈的國度;而一個溫情脈脈的國度,則可以被描繪成一所城狐社鼠的腐敗樂園。當然,製造危機的也需要渡過危機,被抹黑的也需要正視和洗白自己的問題,讀者倒是不妨看看崔楠楠和張磊筆下的美國和中國經濟。

改革,應當是推翻舊製度來將就現實的,而不是推翻現實來將就舊的製度。現實是什麼,現實是改革還是要依靠黨內精英。馮軍旗試圖令讀者體會陳雲同誌在幹部任用上的寶貴思想遺產在新時期的意義。

本輯文章不多,跨度達百年。百年前困擾著中國國家建設的大問題,至今仍困擾著:民族精神、信仰、價值觀、未來路徑……願能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