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藥物用膠囊的作用有三:一是為了掩蓋某些藥物的不良氣味;二是有的藥物不在胃中而必須在腸中溶解,故製成腸溶膠囊劑以保證藥物效力充分發揮;三是為了使藥品整潔美觀,使病人不至於產生厭惡感,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如果把藥粉倒出來服,不但影響療效,而且還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為了保證健康,應將藥粉連同膠囊一起吞服。
維生素飯後服
維生素類藥對胃雖無刺激性,但也不宜在飯前或空腹時服用。
首先,口服的維生素主要在人體小腸部位吸收,人體空腹時,維生素會迅速被吸收進入血液中去,血液中的維生素濃度很快增高,在被人體組織利用之前,就已從尿中排泄掉,起不到應有的治療作用。而在飯後服用維生素類藥,由於腸道內有食物,維生素逐漸被吸收,更有利於發揮治療作用。
其次,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這些脂溶性維生素,溶於脂肪中會更有利於吸收,故而更應在飯後服用。
再者,維生素與某些礦物質也有相互促進吸收作用。如鈣有利於維生素D的吸收,而維生素D也有利於鈣的吸收。又如鈣有助於維生素A的吸收,維生素C有助於鐵的吸收。
維生素要少服
缺少維生素會損害健康,並導致嚴重疾病。可是,大量服用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也會嚴重損害我們的健康。
1.維生素A可以用於治療皮膚病等,但大量服用維生素A會減少健康人大腦中的血流量,引起腦脹、頭痛,甚至死亡,還會損害手臂和腿部的關節。
2.維生素C可以治療嗓子痛,預防感冒,但大量服用維生素C可以引起胃痛和腸功能失調;同時,還可影響紅血球的產生,使人身體虛弱,疲勞。
3.大量服用各種維生素B也會出現許多問題,如大量服用維生素B6,可以使人體神經係統中毒。
4.服用過多的維生素D(成人>20000IU,兒童>1800IU),則可能會引起維生素D過多症,表現為:口渴、眼睛發炎、皮膚瘙癢、嘔吐、腹瀉、尿頻以及引起人體空腔髒器的異常沉澱。
5.大量服用維生素E會引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如與雌性激素合用,還將引發血栓性靜脈炎。
此外,大量服用各種維生素還會影響服用其他藥物的效果。
科學家認為,如果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就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而不必服用任何維生素了。
服用鐵劑的講究
如果診斷為缺鐵性貧血,口服鐵劑是首選的治療方法。
目前常用的口服鐵劑是硫酸亞鐵,成人劑量是每次0.3克,每日服三次,效果較好,不過有可能發生食欲減低、惡心、嘔吐以及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右旋糖酐鐵上述不良反應較少,一般是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是更為理想的選擇。速力菲是琥珀酸亞鐵,胃腸道不良反應小,三餐後服用療效理想。
由於上述鐵劑每日需要三餐服用,加上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因此一日隻需要服用一次的緩釋鐵劑就成了補鐵的新寵兒,它包括福乃得,是硫酸亞鐵和維生素C、維生素B的複合物,故又稱為維鐵控釋片。
不過,相同的鐵劑不同的人服用,效果可能大相徑庭,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服用鐵劑還有不少講究。
首先,鐵劑要餐後服用,這是因為鐵劑對胃腸道刺激較大,需要在餐後服用;第二,服用鐵劑的同時可以服用一粒維生素C,或者兩湯匙食醋,這能大大增加鐵劑的吸收和利用;第三,服用鐵劑時,不能喝茶,尤其是濃茶,茶葉中的鞣酸能和鐵結合,形成鞣酸鐵沉澱,大大妨礙了鐵的吸收;第四,服用鐵劑,療程要足夠。不少人服藥後一旦見效,就會馬上停藥,這是錯誤的做法,原來人體還有一個“鐵倉庫”,又稱為“儲存鐵”,服藥後雖然血紅蛋白(俗稱血色素)恢複了正常,但還要把“鐵倉庫”存足、存夠才能算大功告成,這時才可以完全停藥。因此,血紅蛋白值恢複正常後,還要持續補鐵2~3月,方可停藥。
少服四環素類藥物
四環素類藥物屬於廣譜抗生素,對於多種病原微生物都有抑製作用,常用它治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敗血症、百日咳、斑疹傷寒等疾病。但這類藥物不宜大量、長期服用。
1.對肝髒有害。
四環素類藥物能抑製蛋白質合成,幹擾乙酰酯代謝,會導致脂蛋白合成不足,三酰甘油蓄積於肝細胞內,使肝髒受到損害,形成脂肪肝。特別是懷孕的婦女、嚴重營養不良者、腎功能減退者、曾患過肝病者及老年病人,更應慎服四環素類藥物。
2.易造成“二重感染”和維生素缺乏。
長期服用四環素,會使機體內敏感的病原菌受到抑製,而不敏感和耐藥性強的細菌卻得以滋生,從而造成新的感染。長期服用四環素還會影響腸道細菌合成維生素B2及維生素K,使之缺乏這兩種維生素。
3.易使骨骼與牙齒發育障礙。
四環素能與鈣結合,學齡前兒童服用後,四環素會沉積於牙齒表麵,使牙齒表麵呈現黃棕色,沉積骨髓內則影響骨骼生長。孕婦服用四環素過量,可使胎兒琺琅質缺損、牙齒發育不全。
因此,四環素類藥物不宜長期、大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