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夜晚,父親挑明蠟燭,拿出一本《三字經》對秦風說道:“經者經輿大道,是天下車馬行人經行的必由之路。我兒即從此路,則從這《三字經》開始吧”。
秦風咋吧眼睛,原來古人讀書識字都是從《三字經》開始的啊。他拿起另一本《千字文》說道:“父親,為什麼不先讀這本呢?”
“這本《千字文》要求甚高,沒有識字基礎的是很難讀懂的。雖然此文詞藻華麗,語言優美,文學價值極高,但以後你會有機會讀此書。”父親麵帶笑容的說道。
“孩兒知曉了。”
“那我們就開始了。”
翻開經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父親讀完,秦風隻能跟著書本一起念,雖然這些他都會讀,不過為了不太驚世駭俗,隻好慢慢來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的,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是逐漸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希望我兒好好學習,揚善避惡,明辨是非。”父親殷切希望的對秦風說。
聽到父親這一席話,看來父親也不是迂腐之人,不隻是硬背硬讀,這可能與父親從小雙親西去而懂得自理自強有關係。
就這樣,這個晚上秦風一句一字的跟著父親讀《三字經》,在前世的時候,雖然有背過一小段,但是很多都不知曉,而且這裏麵有太多典故了包含著曆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字句生動,此時父親一一與自己道來,這讓秦風感覺像是在聽故事一樣,很有意思。
不過畢竟《三字經》全篇就一千多字,幾個晚上就通讀了。然後在父親要求下,秦風費去五六天才把全書被背下來。讓秦風這種自前世高中以後就不背書的人去背這麼多文句,真難為他了,不是說他背不了,隻是已經不習慣去背書了,想到前世大學時期英語老師要求背一段課文並要當堂檢查,課後寢室哥幾個該玩的玩,該睡的睡,該泡妞的泡妞,很淡定的不去管。不過現在不同了,什麼都不用做,整天隻是拿著書籍在父母殷切的目光下學習,這讓他有點慚愧。幸而已經通曉全書的大概意思,所以背起來也不困難,隻是自己的一絲前世惰性習慣在搗鬼,不過還是強製自己去背書吧,就這樣一千多字也花了好幾天的時間,讓秦風暗自慚愧,然後在看看父親那一個晚上可以幾個時辰坐著一動不動,這讓秦風有點震驚。古代讀書人唯有讀書識字才能出人頭地,才是主流,才能為人所敬仰,所以才會有“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牛角掛書”這些典故,這些都不是偶然的,唯有苦讀才是晉身之道。置身這個時代,秦風有所領悟了。
這一年,秦風所在朝代大楚王朝為楚明帝中正十年夏季。秦風終於確認自己這個世界不是自己所熟悉的時代了。
第二天早上,太陽已經全部升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段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
屋內傳來秦風清脆的讀書聲,父親一大早就去縣上,不過臨走前對秦風說晚上回來要考驗他讀書的情況,無非就是讓他背書而已,秦風是這樣想的。不過他還是希望能讓父親高興,因為秦仕新對他極好,正如“養不教,父之過”,對他的學習情況十分關心,這不禁讓他想起前世的父母,話說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有好幾年了,不知道父親過得還好不,雖然他很少過問自己的情況,但是秦風有什麼要求他都會滿足,也不知道母親在生下他時落下的頭痛病有沒有更好。想到自己不能再在雙親身旁進孝,眼睛不禁流下來。這時母親楊氏聽到秦風的讀書聲停下來了,回頭正好看著秦風眼淚,忙放下廚房的活計走過來關切的問道:“我兒這是怎麼了?有什麼事跟娘說。”
秦風這才反應過來,學著奶聲奶氣地對母親道:“娘啊,兒沒事。隻是看到父親母親這麼勞累,心裏難過幫不上忙。望母親能多休息,注意身體。”說完,放下書本,拱到母親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