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自古以來就不乏劍仙神鬼之類的傳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蜀地裏的眾多寺廟或者道觀香火鼎盛,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們絡繹不絕的向道士和和尚們用自己的血汗進獻著誠心,以求得一生富貴或者安康。
甚至連站在權利頂峰的王侯將相們當中也不乏信奉道佛的人。隻不過古往今來,和尚道士們念得經是越來越好聽。但真真能夠白日飛升或者展現出一點點神仙之技的,卻一個也沒有。久而久之,人們求神拜佛的心也就淡了。而中華大地上的寺廟道觀也就漸漸少了起來。
但凡世間萬物,有果必有因,傳說故事也往往並不都是空穴來風。事實上,修真界是真實存在的。隻不過大多數修真門派都謹守著低調的原則,輕易不會在凡人眼前出現罷了。
峨眉峨眉山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舉世聞名的普賢菩薩道場。
隻不過隨著近些年旅遊業的不斷開發,山上的遊人越來越多。絡繹不絕的遊人們喧囂的聲音。不僅影響了山上道士們的清修,還影響了另外一批遠比山上道士們更加適合修道的人。隻不過他們呆在世所未知的地方,大多數人不知道罷了。
今天的峨眉山天氣格外的好,金頂腰間雲霧蒙蒙,冉冉飛度。蒼鬆、紅日、白雲三者交相映輝,遠遠望去,白雲形成了一條銀色蛟龍,牢牢地把峨眉金頂纏繞了起來。
早起的遊客們紛紛拿起手中的相機或者手機拍攝著這美麗的景象。但卻有一個少年沒有像其他的遊客們那樣忘情的呐喊或者拍照,隻是默默的看著白雲和紅日發著呆。
少年的形象格外引人注目,雖然不過十七八歲的樣子,乍看上去也長得普普通通的,但如果你再仔細觀察一下少年的行為習慣,就會發現少年的一舉一動無不帶著一種飄逸除塵的意味,尤其是一雙如同被朱漆點過似地雙眸,盯著它看一會兒,頓時你的腦海之中就會留下一副不可磨滅的仙君圖畫。
和遊客們一起欣賞完金頂的景色以後,少年就默默的離開了人群。
離開了人群以後,少年並沒有朝著向專門為遊人開發的山道行走,反而分辨了一下方位以後朝著一條艱澀難走的羊腸小道進發。
半小時的山路以後,少年周圍已經沒有一個遊人存在了。
走到小道的盡頭,一塊堅硬的石壁麵前,少年停下了腳步。也不見少年有什麼動作,一道耀眼的黃光從少年指尖射出,徑直射到了對麵的粗糙石壁上。隨後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堅硬的石壁先是一陣晃動,接著冒出一陣白光,將少年包裹了進去。
片刻之後,等到白光閃過,再來看石壁前的少年時,少年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少年本名叫做蕭逸,是一名普通的峨眉弟子。說起峨眉派在當今的修真界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一個能夠拜在峨眉名下的弟子,無不都是天縱之才。
但提到蕭逸的話,隻能用傳奇二字來形容他的經曆。蕭逸自幼父母雙亡,自幼由疼愛他的爺爺撫養長大。
小的時候貪玩,蕭逸打破了家中祠堂裏的一個泥像。沒想到泥像之中竟會有一個錦盒。打開錦盒後,蕭逸在裏麵找到了了一塊令牌、一隻狗頭玉佩和一本金薄。
自小就孝順的蕭逸沒有把東西私自留下,拿著錦盒就交給了疼愛自己的爺爺。
隻不過,爺爺的表現讓蕭逸十分奇怪。見到錦盒以後,爺爺先是長歎一聲,然後摸著蕭逸的腦袋開始給他講述起家族的曆史來。
蕭逸這才知道自己的先祖們並不是普通人,而是傳說中的修真者。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裏,爺爺先是教會了蕭逸古文和一些符篆,然後就帶著他來到了峨嵋山拜師。
到了峨眉山以後,蕭逸才真正對那個看上去十分慈祥的老人有了真正的認識,老人對峨眉派用來阻擋凡人的機關十分熟悉,閑庭散步間就帶著蕭逸進入了峨眉派的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