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一觸即發(1 / 2)

這天一早,幽州城裏所有人都起得很早,因為這天正是“千人斬”的大日子。雖然真正能看到“千人斬”直播的人並不多,但是很多人都關心著參戰人員的安危,畢竟這不僅僅是那兩千人的命運——是兩千人的生死,但是不是兩千人的命運。

不僅僅是幽州城裏的人,很多人都從四麵八方趕來;趕來的也不僅僅是趙國人,還有很多遼國人,畢竟他們也是參戰國的國民。當然,鑒於遼國贏多輸少,而且“千人斬”又都是在趙國北線邊境重鎮幽州城進行,所以能來“觀戰”的遼國人也絕不是泛泛之輩。

除了趙國人和遼國人以外,人群中還夾雜著很多別的國家的人,比如秦國人、齊國人、楚國人,這些都是和趙國接壤的國家,趙國的輸贏雖然直接影響的還是趙國,但是對鄰國也絕不是沒有影響的,唇亡齒寒就是這麼個道理。

這些國家的心態那是相當的複雜,既想讓趙國贏,又不想趙國贏的優勢太大;既想讓趙國輸,又不想趙國輸的太離譜。說到底,他們希望趙國和遼國能打個七七八八,勝負肯定是要分出來的,但是差距絕對不要太大,否則鄰國心裏都會很不安。

好在以往幾年趙國雖然都輸了,有時候輸的還挺慘,但是遼國每次贏的也都不輕鬆,所以其他幾個國家還不是那麼擔心。除了這些國家外,還有一些其他國家的人,比如東南的吳國,南方的粵國,西南的蜀國,甚至還有西域樓蘭國的人,這些人但凡能來那都是萬裏迢迢,其他國家的人如果還有純粹來看熱鬧的人的話,那這些人絕對都是有著自己不得不來的理由的。

說到底,他們也是要關心結果的,事實上他們更希望趙國能贏遼國,如果能贏得略微離譜一點就更好了,因為這樣趙國就能拿出多餘的力量略微震懾一下其他鄰國,那麼這些鄰國就分不出力量對付他們的鄰國了。

還真是複雜,其實也簡單,就是個博弈和製衡的關係。說到底各為其主,誰都不想別人做大,這些年雖然大戰沒打幾場,但是小規模戰鬥在各國之間的邊境從沒停過,而且各國的年景基本上都不怎麼好——有個別國家在個別年份年景還是很好的,可惜好年景從來都不超過三年,過後連本帶利一起還回去,大家的日子還都是很苦的。

所以大家都是一副警惕心很高的樣子,生怕哪方的力量突然強大起來打破平衡。所以說,破舊立新從來都是困難重重的,因為大家都習慣了平衡,能在平衡中苟延殘喘的度過自己平淡的一生,未嚐不是好事,甚至有很多人對這樣的命運求之不得,真的是不得。

所以像“千人斬”這樣的“風吹草動”,也能引來一些觀眾,當然,這些觀眾都是很有身價的。每一年,“千人斬”都不會讓他們失望,他們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那就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