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樹立科學的鄉村旅遊經營理念(4)(1 / 2)

五、文化內涵是經營的永續動力

開發具有濃鬱文化內涵的鄉村旅遊經營項目,追求形式多樣化,以提高遊客參與程度,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遊人的需求,從而保持鄉村旅遊旺盛的生命力,這是鄉村旅遊經營者必須解決的帶有根本性的發展方向的問題。因此必須研究旅遊市場,適應旅遊需求。要認真分析研究旅遊群體的構成情況、消費層次以及興趣愛好等,從而進行調整,著力開發適銷對路、有質量、有特色的旅遊產品並提供優質服務。

經營的項目要具有文化內涵,具有知識性、趣味性、體驗性、享受性,使遊覽、娛樂與學習相結合,同操作、參與相結合,使之更富吸引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嚐試:一是提高品位。鄉村旅遊觀光的活動和項目要把娛樂性與知識性結合起來,增大科普活動、新知識新技能傳授活動、特長培訓活動、藝術欣賞活動的分量,適應群眾需求由單純“求樂”、“求美”向“求知”、“求新”拓展。二是突出特色。強調在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上求新求異,能夠展示本地區的文化優勢和地域特色。如“竹鄉農家樂”旅遊圍繞“竹”字,挖掘特色,突出“做客竹鄉農家,親近美好自然”的主題,吃的是竹宴,用的是竹家具,觀的是竹海,集中展示了江南竹鄉的農家風貌。三是提高遊客參與程度。資源的開發、項目的設置,都要十分注意提高遊客參與程度。“農家樂”旅遊可以開發的農事活動、民俗事項、體育健身項目等,大都具有很強的大眾性,因而又蘊藏著可參與性。如開展農事體驗(開發“當一天花農”、“摘半天果品”、“五月采茶遊”等)、民俗活動(漢族農家傳統婚慶壽喜活動、少數民族的對歌等)、體育健身(溪河漂流、遊泳、劃船、賽馬等),以至學刺繡、學習竹編工藝、學做農家風味小吃、學包粽子等,都是遊客可以廣泛參與的項目。在多彩的活動中從事自由的娛樂、農事活動,將現實、夢想融為一體,得到極大的精神滿足。四是改變單一的娛樂方式,向多元化的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發展。例如,推出專供退休老人的度假產品,如安排“學書畫農家遊”,請書法家、畫家任教師開講座;為喜歡詩歌創作的老人安排“租農家房,種農家花,詠農家景,享農家樂”的活動,體驗如夢、如畫、如詩的感受;舉辦茶文化講座,請茶道專家講課,組織茶道表演隊演繹整個茶道過程;組織曾當過農民或當過“知青”的退休人員“重返農家,種菜種瓜”,撫今追昔,感受當年生活。

通過一係列的活動,對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民俗風情資源進行文化開發,以營造出旅遊觀光地濃鬱的文化氛圍。這種文化氛圍與農業的經濟資源共同作用,便可生產出旅遊者需要的服務、供給、消費和享受,帶來更加顯著的效益和財富。

六、成功模式——以成都為例

(一)村落式鄉村旅遊集群發展模式

以成都市錦江區三聖花鄉“五朵金花”為典型。成都市錦江區在深入調研的情況下,創新思維,充分利用城市通風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緣優勢,因地製宜,創造性地打造了花鄉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五朵金花”。在旅遊產品設計方麵,將原有農居采用成都特色的“畫房子”方式進行美化改造,以農戶為單元,發動農民創造性,規劃濕地,新建綠地。通過景觀打造生態化,形成一戶一景、戶戶不同的集群式發展模式,開發出了以農業觀光、農家餐飲、休閑娛樂為主體的旅遊產品體係。在旅遊功能定位方麵,依托休閑產業發展的需求,結合區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季節差異。形成了春有花鄉農居、夏觀荷塘月色,秋賞東籬菊園、冬遊幸福梅林的錯位發展模式。同時結合主要客源市場特征,形成了具有“吃、行、遊、購、娛”一體化的旅遊功能體係。在形象塑造方麵,整個村落遵循統一管理、整體塑造的原則,通過政府投資實現基礎設施城市化,具有統一完善的景區標示係統,整體進行AAAA級景區建設,同時結合各個村落農業產業特色以品牌塑造形象,形成“一村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