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用卡的透支消費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女性出現透支的情況比男性少,而長期透支或超期未歸還欠款的則更少。
女人做事謹慎,投資穩健
女人比男人做事更謹慎、更穩健;女人比男人更善於傾聽,更能虛心接受理財專家的意見,而不會一意孤行。女人大都有穩中求勝的心理,對於冒險的事情,持有比男性要保守得多的態度,尤其是不富裕的家庭主婦。在投資理財方麵,女人懂得量入為出。對於高風險的投資,即便收益再高,如果沒有把握,她們也不會輕易進入。
女人韌勁十足,“金融風暴”壓不垮
也許是多年逛街的修煉成果和十月懷胎意誌的磨礪,女人比男人更有張力和韌勁,這也是理財必備的素質之一。在生活中,許多家庭大的經濟項目的支出,比如買大型電器等,男人往往會非常自信地做出決定。
但是,當一個家庭麵臨“金融風暴”的衝擊時,男人未必就會果決、堅定地應對,有時甚至會崩潰、放棄、逃避。這時,智慧勇敢的女人往往會義無反顧地支撐起這個家。
基於女人的上述特性,人們與其說女人是物質的,倒不如說女人更適合理財。
女性理財還需加把勁兒
有統計表明,有七成的女性是家庭存折、信用卡、票據的“保管員”。這樣的“特殊身份”決定了女性必須具有一定的“財商”,才能把家庭資產打理得井井有條。女人雖是天生的理財能手,但在現實中,女性在投資理財方麵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
跨不出第一步。想投資做生意、買股票、買基金,也明白投資理財的好處,但就是隻有心動沒有行動。
對自己沒有信心。多數女性對數字、繁雜的基本分析、宏觀經濟分析沒有興趣,而且總認為投資理財是一件難事,非自己能力所及。
缺乏專業知識。投資理財要看統計數字、分析經濟政治形勢,然後做出綜合的研判。而女性一般很少接觸這類知識。
沒有時間。一般女性要上班,又要做好太太、好媽媽、好管家,這些事已經使她們體力透支,自然無暇研究需要聚精會神做功課的投資大計。
害怕有去無回。認為投資應該等於賺錢,無法忍受在投資的過程中有風險的存在。環境使然。從小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把錢放在安全的銀行,習慣成自然。
害怕錢不在手邊的感覺。守成心態讓很多女性很怕手上沒有錢的感覺。隨時摸得到、拿得到現金,才有安全感,而把錢放出去投資,導致戶頭空空、手上空空,心裏總覺得不踏實。
優柔寡斷。患得患失讓本來就信心不足的女性更加裹足不前,買了懷疑是否買得對,賣了又怕賣錯了,女性投資有時就是缺少那麼點豪氣。
懶得花心思。這是大多數女人的通病,今天懶得動,明天懶得想,時間就這樣消耗掉了。
刷新思維:理財是一種賺錢的遊戲
真正會理財的人對金錢往往有著獨特的理解——賺錢是為了花出去,花錢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有些富翁似乎天生就比較擅長賺錢並理財,同樣的資金與同樣的機會流過他們的手指,他們就能夠讓自己擁有的財富立刻增多。是他們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還是他們比別人更聰明?刷新你的理財思維吧,要知道,富翁們之所以富有,隻不過是因為他們有著異於常人的理財思維,理財對於他們來說隻不過是一種遊戲,一種能為自己帶來更多財富的遊戲。
把錢裝進口袋不如裝進腦袋
知識就是財富。年輕時把錢裝進口袋不如裝進腦袋。
小錢和小王是同窗好友,畢業後他們又在同一家公司供職。小錢為人精明,工作期間做著兼職,並有了些積蓄。而小王似乎有點“敗家”,工資分文攢不下,全花在了買書和參加各種培訓上,並且還舉債數萬元攻讀MBA。
後來,小王拿到MBA證書跳槽去了一家外企擔任高管,工資立馬翻跟頭,比原來高出十幾倍。而小錢依然原地踏步,靠工資生活。
勤儉持家更要能掙會花
過去人們常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要受窮”,但如今社會不斷進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勤儉持家、使勁攢錢的老觀念已經落伍了。
“能掙會花”日漸成為大城市最流行的理財新觀念。發揮個人特長,廣開財源巧賺錢。掙錢後科學打理,積極用於消費,才能盡情享受掙錢和消費帶來的人生樂趣。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中國的老太太為了攢錢買房子,省吃儉用,住在簡陋矮小的房子中,到老了之後終於買了一套大房子,但在大房子裏沒住幾天就去世了。而一位外國老太太的夢想也是買一所房子,但她一開始就貸了款,很快就住進了大房子,在去世之前她也把貸款還完了。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不斷變化和進步,人們更讚同那位外國老太太的消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