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提王城,金烏殿。
煙渺王高高的坐在王座上,東下首是大太子龍嘯,西下首是二太子鳳鳴以及煙渺最疼愛的小太子杜宇,其中鳳鳴因為身體原因,破例坐著。殿中文武官員、各地理政分立兩側。
一般隻有昭通國中有重要事務的時候煙渺王才召集百官前來金烏殿,而三位太子同時臨朝更是極其罕見。
眾人內心都充滿了疑惑,看著高高在上的煙渺王,等待著謎底的揭曉。
“諸位,我昭通國托付曆代先王跟金烏神君(朱提的守護神金烏鳥)的保佑,所以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好久未曾召集大家前來朱提,不知諸位臣子有沒什麼事情需要上奏。”
眾臣知煙渺王今日有重大事情需要宣布,所以無人奏本。
“今日有四件事與大家商討,第一件事是蜀王信使不久之前來朱提,八月份蜀國要行祭天大禮,邀請本王、赤水王、崖安王前去鄲邑共慶聖典,蜀王邀請我們是假,要我們進貢物資是真,知我朱提自古盛產青銅,蜀王信使讓我們製作貢納一批祭祀聖物,不知諸位有何看法與建議。”
全臣一聽是蜀王催貢,眾人議論紛紛。這時有一武將站了出來。
“大王,蜀王無道,貪婪成性,年年催貢,我昭通每年進貢的青銅他們都拿來製作成了兵器,又用來對付我們,如此下去,蜀國會越來越強大,而我們隻能永遠成為他們的附庸和兵器庫,我看此次不必進貢,當年兩國簽訂的和約上每年進貢物資寫得清清楚楚,我們該進貢的已經出了,這蜀國的祭天大禮大王可不去參加。”
煙渺聽完之後也不加評論,又問其他眾人有何意見。
有大司天站了出來。
“蜀國國土北方連年水災,蜀王多次治理卻無成效,所以才行祭天大禮,意下祈福消災。而蜀國東有巴人虎視眈眈,西北有羌族有如餓狼,國內也不甚太平,此時並不是我們跟蜀國交惡的最佳時機,赤水跟崖安兩國國力薄弱,此次肯定進貢,如果我昭通獨自抗貢不參加祭天大禮,無疑是惹火燒身。屆時蜀王發兵征伐,隻恐無力應付。而我昭通南方滇國多年不敢冒犯,也是因為我昭通跟蜀國是合約之國。”
眾臣聽完紛紛點頭稱是。
那武將聽完反問道:“那按大司天之言,我們繼續供給蜀國青銅,讓他製造更多的兵器來對付我們了?”
“權衡利弊,我王此次還是進貢為上策,小不忍則亂大謀。”大司天答道。
煙渺聽了兩人之言,環視全臣,問道:“還有誰有不同的建議嗎?”
“父王,兒臣有建議,不知是否可行。”杜宇從一旁走出。
“我兒但說無妨。”
“蜀王征貢青銅行祭天大典,此事是真,前些日子兒臣在蜀國各地遊玩,蜀國各部落也都紛紛納賦,民間怨聲載道。大司天剛剛所言有道理,我們不必惹火燒身。蜀王意在祈福求天,我們所貢青銅他若拿去製作武器,隻怕會冒犯神袛,蜀人不會蠢及如此。而蜀王要我們進攻的是青銅聖物,可以讓鑄銅匠人將所有器物均用空心製作,這樣及省了青銅材料又不得罪蜀國。”
群臣一聽杜宇的提議,紛紛稱讚,煙渺王也是麵帶喜色,微笑著看著自己的小兒子,隻有龍嘯太子麵無表情,在內心深處對杜宇的嫉恨更加了一層。
“如果沒有人提更好的建議,那就按我兒的方法吧,禮官聽令(古代負責管理製造青銅器的官員)即日起安排蜀國青銅祭祀聖物的事情,需在八月之前送往鄲邑。”煙渺下了王令。
殿中有禮官站出領了王令歸位。
“第二件事,卻是一件喜事。有赤水國國王子魯欲將次女雲霞公主嫁我昭通以求兩國世代友好,一國公主自然不能為妾,龍嘯與鳳鳴都已有太子妃,隻有杜宇尚未成親,不知杜宇你是否同意。”煙渺說完看向了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