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龍穴(1 / 2)

朝廷幾次來催,安祿山對於去朝廷受封卻是幾次推脫。自從聽了公孫駁的分解,他對於這南都增城,卻是諱莫如深。隻是一心的整頓軍務,範陽等重鎮中糧草堆積如山,五十萬虎狼之師秣馬厲兵,刀出鞘箭在弦,隻等安祿山一聲令下,便要起兵南征。

自回範陽後,安祿山反倒顯出十足耐心,一點也不急起兵,將諸般備戰軍務皆交給手下諸將。自己則幾乎踏遍了範陽每一個角落,想要找出龍氣所在。如若真有龍脈,那最好是再找一個夠本事的風水先生來點個吉穴,將祖宗骸骨都移過來,好成萬年不易之江山。

說到風水先生,安祿山立時想到了一個不二人選,公孫駁。

在那日潼關飲宴之前,從無一人說過範陽有龍氣,偏是公孫駁當席說範陽龍氣衝天,將個城府極深的安祿山撩撥得幾乎不能自己,到後來一日也不肯多呆,要回範陽看看是不是真有龍氣。

結果一回範陽,不論是追隨安祿山多年的修士也罷,還是道德宗眾道士也罷,皆異口同聲地說範陽有龍氣。就連安祿山微服私訪,隨手在街邊拉過的一個算命先生,都會盯著安祿山大叫一聲“客官貴不可言,麵有龍氣啊!”這下也由不得安祿山不信了。

但是待到要尋龍脈彙聚之處,點出可供祖宗安歇的吉穴時,卻是眾說紛芸,一會說在西處,一會說在東邊,甚至早上龍氣尚在南,到了夜間就變成了居北。總而言之,龍氣似有靈性,這些修道之士兼任的風水先生到了哪一邊,龍氣定會在另外一邊出現。一來二去,就連安祿山也看出來這些修士實在是幹不了這活。若是這些修士齊心,倒也可一齊騙騙安祿山說點好了吉穴,隻是此刻人人互相爭競,都怕別人先立了功。自己找不準龍脈也不要緊,隻消盯緊了別人,別讓他人假冒點出了吉穴便是。

無奈之餘,安祿山便隻得差人去冀州請那公孫駁先生。

一行人回到節度使府,安祿山便和顏悅色地讓公孫駁更衣用飯,休息好之後再行尋找吉穴所在。不過公孫駁甚會察言觀色,一看安祿山甚至將祖宗骨壇都由帶了出來,就知道安祿山心中定是火燒火燎的。於是公孫駁便不辭辛苦,滿麵征塵故意不洗,連水都不喝一口,便即作法尋龍。

安祿山與一眾親信眼巴巴地看著公孫駁自袖中掏出乾坤盤、勘龍輿、七星燈、陰陽鈴等一應法寶,又自後領中抽出一柄桃木劍,自懷中取幾張符紙,穿在桃木劍上燃了,口中念念有辭,字字清晰,就是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看這副作派,實是十足十的一個風水先生。隻不過這是民間說書先生口中的風水先生而已,那安祿山哪懂得內中門道?安祿山平素喜歡聽書聽戲,心目中的風水先生印象全是自說書先生那裏得來,此刻見公孫駁作派分毫不差了,心中登時先入為主,便又多信了幾分。

場中自然還有那些追不到龍氣的修士,見公孫駁裝模作樣,煞有介事,身上掛著手裏提著一大堆零零碎碎,都在冷笑不已。

公孫駁嗦嗦一大段咒語念完,高叫一聲“疾疾如律令!”,桃木劍高舉,原地轉了幾個圈圈,停下時桃木劍自然指向一個方位。公孫駁雙目一瞪,道:“龍穴便在那邊!”

眼見公孫駁拔足飛奔,安祿山顧不得身寬體胖,竟也舉步跟上,連馬都來不及騎。他這一動,數個兒子,一堆親疏侄子,無數親隨家將自然跟著蜂擁而去。一眾修士麵麵相覷,有人暗自在袖中掐指一算,登時臉色有些變了,原來現在龍氣升騰之處,正是公孫駁奔去的地方。一應修士連忙跟了下去,要親眼看看公孫駁是否有真材實學,如果他真能捉到龍氣,還得找些機會暗中下手破壞,不能讓他這樣輕易地立了功勞去。

範陽龍氣果然詭異,等公孫駁趕到時,早消失得無影無蹤,然後又在範陽另一端出現。公孫駁桃木劍一指,便標定了龍氣的新方位,大步奔了過去,轉眼穿過了小半個範陽。等他趕到時,龍氣自然又換了方向。公孫駁毫不停留,桃木劍隨手一指,便向著劍指方向奔去。

龍氣一如既往,眾人到東,它便在南,趕到南邊時,它又出現在北方。安祿山見公孫駁奔得大汗淋漓,便要手下給他備一匹馬,被公孫駁一口回絕,言道如此奔波,是龍氣考驗眾人誠心,若無誠意,便是一百年也追不到龍氣。安祿山聽後深以為然,又是感慨,又是感動。

他本來已上了馬,現下又跳了下來。如此一直追到天黑,果然離龍氣越來越近。

追了這麼久的龍氣,或許是受了些沾染,安祿山本身對龍氣感覺愈發的敏銳,那是又痛苦又恐懼的戰栗,似是不幸遇上天敵的感覺,就象野豬撞上了虎王。離龍氣越近,感覺便越是強烈。能夠追近龍氣,那可是從所未有之事!見大事有進展,安祿山當即精神大振,腳力也見長,胖大的身軀如若浮雲,冉冉追著濟天下而去。

安祿山早有反意,近年來兵強馬壯,而朝廷武備日漸鬆弛,問題就是何時舉反旗而已,有沒有龍氣運數,此前倒真沒在意過。可是那日被公孫駁一說,又在範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真龍之氣,心思立刻就不一樣了,見了龍氣卻又錯過,簡直比完全沒有見過龍氣還要糟糕,這豈不等於是說自己根本沒有能夠改朝換代的那個氣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