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寧波人講普通話的多了起來。這是件大好事,但“靈橋牌”普通話要講得準還真不容易。
有一次,我出了洋相。
那是我當兵的第二年,部隊接到組建新兵連的命令,接兵地點是大連金縣。動員、報名、體檢都很順利,接下去是家訪,我們按鎮人武部同誌提供的地址,已走訪了三家。第四家是一位姓李的小夥子,聽人武部同誌介紹,此人長得高大,歌也唱得好。我和馬班長冒著刺骨的寒風,踏著厚厚的積雪,找到了小李的家,說明來意後,小李的母親很好客,又是往炕裏添煤,又是拿蘋果招待。小李的姐姐和年輕的嫂子也忙這忙那。馬班長詳細詢問了小李家的家庭情況,邊問邊在本子上記錄著。
快結束時,我問小李:“聽說你嗓子不錯。”看他沒有反應,我又重複了一句“你嗓子不錯。”隻見他望著嫂子,他母親和姐姐也盯著嫂子,嫂子立即成了個大紅臉。小李許久沒有答話,家裏一片沉默,我顯得十分尷尬。還是那位山東籍的班長明白了個中緣由,他急忙解釋:“小錢講你嗓子不錯,而不是嫂子不錯,寧波話“嗓子”與“嫂子”同音不分,你們不要誤會。”經班長這麼一解釋,一家人才恍然大悟,於是大家開懷大笑。這時,我才明白過來,原來是自己壞了事,把“嗓(sǎng)”字錯讀成“嫂(sǎo)”字,鬧了個大笑話,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還是小李嫂子善解人意,她提議小李為我們唱一首歌。於是,他為我們放聲高唱了首《阿佤人民唱新歌》。他的音色不錯,但我已無心欣賞他那動聽的歌聲了。
吃一塹長一智,以後我注意用心學普通話,幾年下來,進步倒也不少,社交場合也基本不再出洋相了。
(1998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