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訪台日記三篇(1 / 2)

2005年12月18日 周日 多雲

應台灣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的邀請,鄞州區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忻國龍為團長率區級機關有關部門人員組成的軟件協會代表團一行於今天訪問台灣。我們從寧波起飛,途經香港,下午3點半順利到達台北市。

我有幸作為代表團的一員,感到異常高興。台灣於我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說熟悉是從小在書本中知道台灣是蔣介石最後的駐守地,台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且在電影、電視中的國民黨兵都是貪生怕死、不堪一擊的。說陌生是沒有到過台灣,以往也怕提台灣,至於台灣的風土人情就知道更少了,隻知道有日月潭、阿裏山。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想多看看台灣,重新審視和認識台灣。於是也就多了一些想法和好奇。

一踏上台灣的土地,我就感到很親切,很踏實。這次我們是來走親的,不像以前去西歐、美國,有一種陌生孤立的感覺。在高速公路上我聽來接我們的公司人說,台灣的農業、水產養殖業很發達,常有世界各地的農業專家來參觀考察。向窗外看,周邊房子參差不齊,被一個個水塘或水田包圍著,塘內有的是高效農業,有的是魚類養殖,村民房子較為分散,顯得有點零亂無序,這也是土地私有化的一個特點吧。

台北市給我感覺是市容整潔,交通有序,生活安定,氣候適宜,海風習習。居民出行大都用摩托車,自行車很少。我們用一個小時遊覽了台北的市容,主要有信義新天地、高509米的101大廈,還有一個重6000多噸的大球,據說此球是用來平衡多發的地震。在一個花卉店,我還見到了遠近聞名的蝴蝶蘭。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運氣不錯,在高速公路上,一陣小雨後,我們見到了在大陸少見的彩虹。這彩虹橫貫大地,像是天公歡迎遠方的客人,為我們獻上彩色的哈達。

12月19日 周一 陰有時雨

今天的日程安排比較多,上午看陽明國家公園(也叫草山公園)、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圓山飯店,下午看台北中山紀念堂、中正紀念館和“總統府”。這裏的天氣有點怪,忽冷忽熱,忽晴忽雨,純是海洋性的氣候。在陽明公園山頂我們又看到了美麗的彩虹。下午在中正紀念塔上再次見到了雨後的彩虹,一天見到兩次彩虹我還是第一次,足見台灣海洋性氣候的特征了。

台北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曆史與文化藝術博物館,坐落在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博物院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牆,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台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台北故宮博物院有許多珍藏品,典藏了甲骨文字、青銅器、陶瓷古董等五千餘年中華文化的曆代文物70餘萬件,包括民國時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除陳列館之外,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圖書文獻館、中庭點景小園和三希堂,為遊人平添了多元的參觀遊憩品質。在東側的至善園,可見曲橋流水、閣樓涼亭與水中悠遊的黃色錦鯉,頗具中式庭院的古典大氣。許多典藏珍品都是蔣介石當年從大陸運過去的。台北中山紀念堂、中正紀念館建築風格與廣州的中山紀念堂及南京的中山陵形狀相似,都是以藍色為主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