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安徽黃山南邊的宏村,以粉牆青瓦馬頭牆為代表的明清古建築群很有名氣。於是,很想去看看那邊的風景。機會來了,6日我們攝友在“優客爬蟲黨”的旗幟下,一行19人驅車向宏村進發。下午3點,我們在途中見到了奇墅湖。說是湖,其實水並不多,遠眺是一大片的粉紅色的地毯。
車上的人們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了,紛紛下車拿起“長槍短炮”躍躍欲試。我仔細一看,織就這地毯的原來是一種不知名的小花,由於湖區水位低,沼澤地裏的小野花先後探出小腦袋,迎著朝陽,相繼綻放花蕾,且散發出陣陣芳香。對麵的山巒層林盡染倒映在湖泊中,那紅葉一叢叢,一簇簇,在湖麵上交相輝映,顯得寧靜優雅。在淺水區有一個個小島,遠看是一條條的地平線。用大廣角取景,映入眼簾的是三五成群的學生架上畫板,拿著畫筆在湖邊寫生作畫;三三兩兩的攝影者正聚精會神地聚焦;騎山地車、摩托車的年輕人在湖邊席地而坐稍作休息;時有幾頭水牛在湖邊啃草看熱鬧。置身此情此景,如處海外瀛洲,恍若身臨仙境。
傍晚時分,向導帶我們去一個叫協裏的山村,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仿佛把我們引進了一個世外桃源。我的相機顯示屏中顯示的是:高大的木子樹紅葉,輝映在馬頭牆;農家小院的一隅堆著南瓜、地瓜;小燈籠似的柿子掛滿枝頭,伸向院外;田邊的小牛偎依著牛媽媽;有幾位農婦在地裏勞作,除草燒灰。大家邊說邊笑,邊看邊攝。回歸途中,又是另一種風景。田野上一堆堆焦煙,在暮色中緩緩升起,像霧氣在樹林中彌漫。回頭看,對麵竹林上空紅雲萬朵,晚霞燦爛,這都是攝友們追求的絕佳元素。我們剛按下民居煙霧的鏡頭,又對準了天空中的彩霞。暮色中,協裏村又是另一種朦朧的美,似一位害羞的少女披上了紗巾,讓人欲揭不能。我在協裏流連忘返。多想在此地住幾天,走遍協裏的山山水水,村子的角角落落,用白平衡調色協裏,擁抱協裏!
第二天5點半,當人們還在夢中,我們就已踏著晨曦,背上三腳架,去塔川采風。那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古村落,村子整體布局高低錯落,頗像我國古代的隱居山莊,不涉紅塵的高士居處。這裏有大量的木子樹,漫山遍野,木子葉五彩繽紛,燦若雲霞,給掩映在樹叢中的古村平添了幾分嫵媚。這樣的秋色被眾多的畫家、攝影家所讚賞,這裏也被譽為“中國畫裏的鄉村”。
吃過早飯,我們就近取道直達宏村。聽導遊說,宏村是按“牛”的形象設計整個村落布局的,“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牛腿屋為身,鑿湖作牛肚,引泉為牛腸”,從而使徽居在我國民居建築中獨樹一幟。特別是幾百年後的今天,經過長期的日曬、雨淋、風吹,牆麵上的白粉已斑斑駁駁地脫落,因而出現了冷暖相交的多次複色,盡管它失去了白色的明朗、單純,卻因此產生了一種厚重的曆史感,積澱了深厚的人文底蘊。
走進“牛腸”小道,一批批的旅遊者,一群群的學生,把整個村子圍得熱鬧非凡。街上,成群的寫生作畫藝術專業學生,多是從湖北、江西、江蘇、遼寧來的,於是街上又多了經營畫夾、畫筆、馬紮的小店。而街上經營最多的要數竹雕了,還有賣工藝品和蠟布的,整個村子充滿了藝術氛圍。攝影最佳的地方要數南湖的“牛胃”了。古人在南湖設了兩層湖堤,一層栽植護堤樹,二層鋪設石板與鵝卵石,對美化宏村的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追求。秋遊南湖,天高水澄,倒映著藍天白雲和灰牆青瓦的房子,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牛胃”周邊有許多有藝術價值的古建築,代表有汪氏祠堂、承誌堂、承德堂、碧園、樹人堂等,尤其是汪氏祠堂的磚雕牌坊雕飾精美,氣勢恢宏,是徽派建築的精品力作。
秋日的宏村,因建築而輝煌,因年久而深遠,因環境而和諧,又因藝術而浪漫。隻要你來過這裏,它就會一輩子在你夢中。
(2010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