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中秋情愫(1 / 2)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來臨,望著那些從星級酒店拿來的各式各樣包裝精致、用料講究的高級月餅,我頗不以為然,誰知道這些月餅、月餅票轉過幾人之手又轉到了我手上呢。家人很少吃甜品,我也怕過期,就抓緊轉讓,有時忘了處理,看到整盒的月餅發了黴,也是無可奈何。倒是那年老同學霞從上海寄來的兩盒蘇式月餅使我至今難忘。月餅的包裹布外表由於幾次遞送已是油漬漬的,從中可以看出對我的關愛和問候,一層層的月餅表皮寄托著對我的深情厚意,令我感動萬分。那時妻子剛好來部隊探親,我請她一起吃月餅,她知道月餅來曆後不說也不吃,而我吃得津津有味,吃在嘴裏,甜在心裏,享受著曾經女同學的溫馨和浪漫。

我和霞是同學,高中兩年我們相處得很好。畢業後,她離開鄉下外公處,回到上海父母身邊。不久,有兩個工作任她選,一個是當賣皮鞋的營業員,一個是金山石化總廠的電焊工。一個室內,一個室外。權衡再三,她選擇了手持彩練當空舞的電焊工。而我於畢業那年年底也應征入伍了,在舟山部隊服役。大概是一個女同學在給她的信中告訴了她我入伍的消息,她來信表示祝賀,還說“現我不僅有了一個當兵的哥哥,而且有了一個當兵的同學”(她哥當年在江蘇新沂市服役),希望保持通信聯係。於是我們開始了長久的書信來往。我們以信為友,談理想、談工作、談學習,有時也寄些學習資料,還寄了各自的照片相互鼓勵,決心把青春獻給祖國,可謂是一對熱血青年。

當兵第二年,我奉命去遼寧接新兵。新兵到上海後,要由火車改乘軍艦去舟山,我利用空餘時間,帶上遼寧的特產蘋果特意去了霞家,由於不是周日,她父母親在上班,而她在金山一時也來不了,鐵將軍把門,我把蘋果托她家鄰居轉交,就回了部隊。後來她在信中揶揄我:“家裏來了一位雷鋒叔叔,路過家門而不入。”不久,唐山大地震,她從金山奔赴唐山,支援災區建設,在那裏奉獻了兩年,後調到了寶山鋼鐵廠,從此安定了自己的工作生活。

隨著歲月的更替,我們的情誼也與時俱進。每到夜深人靜,各自就用書信交流,把名人論愛情,小說中描寫愛情的經典語句恰到好處地套用在我對她的思念中,而她也樂此不疲,滔滔不絕,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一周沒去信,她會來討信,說是我欠了她的。一次,我因身體不適,耽誤了幾天回信,她就在信中寄來了10張郵票,可見其用心良苦。逢年過節,我們相互致意問候就更多了,內容也更為豐富了。有機會回家,我也去看她的外公,外公似乎也知道我們的事,鼓勵說:“多多交往沒關係的。”說實在,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年不鍾情,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她在信中多次以暗示、試探的方式表明了對我的愛慕之情,而我也打心眼裏喜歡這位娟秀清麗多情賢惠的同學。知道她心思後,我也考慮了很多:一是她比我大兩歲,從年齡上看似乎有點不合適;二是我們相互間有七八年沒見麵了,她的深層次情況我並不了解。為此,我總是在十字路口徘徊,對她在信中談及的敏感問題避重就輕,或應付了之,她當然也知道我的心思,慎重考慮了我的想法,還談及今後的打算,弄得我左右為難。

那時,剛好我們鄰居也就是我現在的大姨子給我介紹了在部隊當護士的妹妹。她我是認識的,且是我弟的同學,這樣我們也開始了書信來往,盡管如此,我對霞仍一往情深,可謂牽腸掛肚。不是嗎?我們之間不論地域、不講條件、不計年齡,自由戀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物欲橫流的歲月裏,是一般人所難以做到的。近十年時間裏,我們沒見過一次麵,更談不上看一場電影,牽一次手,在花前月下竊竊私語和信誓旦旦。那時電話費昂貴,我們打不起電話,唯一的交流方法就是書信,靠感情、信任支撐,這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講實惠、求穩定的上海大都市女性中,霞能對一位漂泊不定的軍人情有獨鍾,是不可多得的。是啊,這麼一位好同學、好姑娘,打著燈籠也難找的知音,我沒有理由,沒什麼附加條件,更沒有什麼托詞來應付人家的心意,拖延人家的時間。我想,事到如今,她也27歲了,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不能再拖下去了。於是,1980年春節前我回家同家裏商量,決定去上海給霞一個明確的答複。家裏人倒沒說什麼,叫我自己拿主意,說實在,家人也是喜歡霞姑娘的,我雖不在家,隻要她來寧波,總會到我家看望我父母親,給家裏人留下了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