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還很年輕,潛力還待挖掘,說不定將來的實力甚至可以與呂布一戰也未嚐可知,畢竟三國時呂布可是沒有弟弟的,現在自己突然來到這個時代,顯然會是這個時代裏最大的變數。
呂焰加入討伐軍其實也不是盲目加入的,畢竟這支隊伍還算是正義的,不會像黃巾軍那樣搶奪百姓的東西,算是正義的一方,雖然後來各奔東西,但起初的立意還是好的,是為了保護百姓不受侵害。
所謂黃巾軍即是這支部隊的士兵頭上都綁著黃色的頭巾,故得名黃巾軍。黃巾取改朝換代之意,可見張角的野心。
公元180年,呂焰12歲整。
前方100裏外即是黃巾軍駐軍之地,這裏已是西涼邊境,曆史上黃巾軍與東漢王朝的討伐軍首次交戰就是在這裏打的,他們挫敗了董卓的西涼軍,成功占據西涼。而後,張角成功占據魏郡,直逼鄴縣,進而占領整個冀州。
呂焰策劃著自己的計劃,依照曆史來看,張角正在進攻冀州的鄴縣,準備趁袁紹在冀州的魏郡與張梁交戰之際拿下鄴縣。張燕、裴元紹二人則是各自與曹操及何進的軍隊交戰。黃劭與波才則是在南方與孫策決戰。而自己這裏的統帥張寶則是將手下數萬的黃巾軍派來進攻董卓。
從軍事的整體布局來看,黃巾軍的兵力過於分散,而且由於缺乏訓練,黃巾軍的戰力也極其低下,很難與東漢王朝的正規軍隊較量。在總戰力低於敵人的情況下,想要取勝隻有靠奇襲。呂焰知道張寶將會夜襲董卓營地,從而擊敗董卓,自己必須趕在那之前擊敗張寶。
他握了握手中的長槍,心裏踏實了很多,雖然現在的自己力量不算很強,但也算是個二流戰將了,普通的人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不過他知道即將到來的戰鬥將會更加凶險,西涼軍統帥董卓可能會身處險境,盡管呂焰對董卓沒什麼好感,但畢竟董卓現在還沒有霸占洛陽,算是討伐軍的一員,不能見死不救。呂焰躺在營中,心中的激動無以複加,很好,終於到了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夜色已深,呂焰便準備好武器,穿上自製的皮甲,準備迎接黃巾軍的襲擊。這是他小時候自己閑暇時編製的,這些年來,他一直把這套皮甲帶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佩戴好自己從敵人副將屍體上繳獲來的配劍,這是呂焰在與黃巾軍交戰時殺死敵人副將後,從副將身上取下的,用的是上好的鋼材,劍刃很是鋒利。
背跨一柄長弓,這是呂焰自製的弓,弓弦用的是上好的牛筋,韌性極強,箭筒裏裝的羽箭則是西涼軍使用的,呂焰在之前的戰鬥中曾撿過己方死亡士兵的羽箭,這些羽箭就是從他們的箭筒裏拿的。
呂焰最後拿起了那把長槍,這隻是普通的一把長槍,是討伐軍下發的武器。再比較一下黃巾軍的裝備,一個個隻穿了薄薄的黃色衣服,根本沒有皮甲,手中的武器也隻是破竹子製成的長矛以及爛鐵製成的劍,有的連武器都沒有,隻能空手搏鬥。
黃巾軍也有弓弩手,不過他們的弓箭的威力比起西涼軍可就差太多了,很難想象這樣的一支部隊竟然能夠打贏這一戰。的確,8萬黃巾軍對抗不足1萬的西涼軍的確在人數上占有優勢,但他們的訓練不是一般的差,與正規軍隊一接觸就會被擊潰,這樣的劣勢竟然都能取勝,可見張寶的軍事指揮才能之高,不過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最大的變數將會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