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考之前(1 / 2)

正如韓寒在《三重門》裏所說的,這是全鄉唯一的一所學校,就像一個獨生子一樣,全鄉把所有的有關教育的榮譽都給了它,以至於各種獎狀掛滿了一麵牆。而老師的情況也很雜,有農民代課的,有代課轉正的,有接父母班的,有花錢代培的,有函授考試的,有鳳毛麟角師範畢業的。這所學校建在鄉政府所在地,離文龍家20裏,夏天他就騎自行車每天上下學,冬天就找一戶離學校近的人家租住。這裏的很多學生都是這個樣子的。文龍剛來到這裏時,正值夏末,因為在他上下學路上有一段沙土公路,公路兩側都栽花植樹,每天上下學他都穿梭於花的海洋,心曠神怡,仿佛仙境。如果遇到其他上下學的漂亮女生,他也會悄悄地提高自行車的迅速追上他,然後靜靜地跟在她後麵欣賞她的芳容。

文龍是以第11名的成績考進這裏的,而其他前10名的學生都是鄉裏的。文龍雖然在原來的村裏學校永遠第一,但畢竟村裏的教學水平不比鄉裏。學校把收上來的這100多名學生分成兩個班,名義上是按考試分數平均分配,其實也有很多例外。因為許多家長,特別是教師子女都送到了一班,因為一班的班主任,也是教兩個班語文的老師,很受信任。這促使二班整個班級從老師到學生集體奮發圖強,打翻身仗。最終到了期末,前10名的學生中,一班隻占了3名,其他7名都是二班的,而且前5名都是一班的。文龍在第一次期末考試中考了第2名。在第二次期末考試中是第1名,在第三次期末考試中是第3名……

有的時候,學校也是缺乏管理的,有幾個在學校想做老大的,總會打架,總會欺負同學。會把老實的學生單獨叫到外麵借錢,然後就不再提還錢。文龍就被這樣“借”過一次。文龍也沒有辦法聲張,隻能心裏暗暗地罵。他們還給其他同學起外號,有個常流鼻涕的女孩就被叫做“粉條機”。還會在上自習課的時候,叫同學們齊叫他“老大”。

學校也不是不管,因為有幾個老師曾經在管學生的時候,學生不服,與他強嘴,老師沒有壓住火,打了學生,校長出麵為老師撐腰,結果很嚴重。學生家長說孩子被打得耳膜穿孔了,結果不管那位老師還是校長都花了上萬元,校長也被免職了事。從此很多老師都不太敢管學生了,學風也不如以前了。

哪個學生在上學的時候沒有較高的理想呢?文龍也不例外,他的理想是上高中考大學,成個大家。不過不上學也能“成家”,隻是此“成家”不是彼“成家”。一次半命題作文的題目是《假如我是X長》,同學們寫的是假如我是班長、假如我是校長、假如我是家長、假如我是村長、假如我是鄉長、假如我是市長、假如我是省長……你猜猜文龍寫的是什麼,你猜不到的。他寫的是假如我是聯合國秘書長!你看看他這魄力!

可惜誌比天高,命比紙薄啊!他的家庭並不富裕,家裏不會同意他上高中考大學的。他哭了,哭得很傷心,他跑到山上去大喊,那有什麼用呢!不過還好,通過親戚朋友的極力勸說和幫助,學校老師的家訪,家裏隻允許他上學費最低的中專,這樣可以早點找工作。然而,競爭是相當激烈的,40多人都在爭這一個名額。這裏是農村,許多的家庭也並不富裕,他們也都想要這個見效快的職業。而文龍在班級的成績是前五名的,和他的成績相差無幾的有四名同學:矯泰、馬一行、王紅、吳明。這是文龍可以上學的唯一的機會,他必須全力以赴的抓住,必須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