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3)

劉邦征伐叛將陳豨時,曾令梁王彭越出兵策應。彭越稱病沒有跟隨。劉邦凱旋後突然宣布韓信私通陳豨被誅,彭越惶恐,擔心自己也背個私通叛將的罪名,便想去長安謝罪,向劉邦說個明白。彭越帳下有個叫作扈輒的將軍力勸不要去,認為去了必定被擒,下場和韓信一樣,不如就此反了尚可避禍。彭越聽了扈輒一半計策,既不敢造反也不去長安,仍然稱病不出。扈輒有個朋友叫做梁景,官職是梁國太仆,他在與扈輒喝酒時聽說了扈輒勸彭越造反的事。梁景邀功心切,竟跑到長安向劉邦告發彭越要謀反。

劉邦信了梁景的密告,命令樊噲帶領兵士到梁地捉拿彭越。彭越未加反抗束手就擒,被樊噲用囚車押送至長安。

劉邦令廷尉審訊,三天後廷尉把審訊結果呈報劉邦:彭越的部將扈輒攛掇梁王造反,彭越無意背叛,但他並沒有懲治扈輒煽動謀反的罪過,不忠漢室,反形已具。劉邦閱畢,詔令處死扈輒,念及彭越在楚漢戰爭中立有大功,免去死罪,貶為庶人,發配到荒涼的蜀地青衣縣居住。相對於呂後誅殺韓信,劉邦對彭越的處置算是寬厚。奈何彭越命運不濟,他在西去服刑的路上遇到一位女煞星,讓他終是喪命。女煞星便是呂後。

彭越十幾人行至長安城郊,遇到了出遊歸來的呂後車隊。呂後叫彭越停住,勸慰他一番。彭越跪在道旁,乞求呂後在劉邦麵前說情,賜他回他的故鄉做子民,那裏有他的父母鄉親。呂後滿口應允,讓彭越與她一起回到長安城中。她叫彭越在城門內等候,自己進宮見劉邦去了。

呂後對劉邦告狀說偶然路遇彭越,聽他大聲埋怨,高喊韓信說過的“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顯然不服陛下判決。彭越部眾很多,哪能久居荒野,早晚要暗招舊部反叛,放他生路恐怕是留下後患。現在我已經把他截到城內,請陛下果斷定奪。

呂後一心除掉彭越有她的目的,她想到彭越曾是梁王,又是猛將,恐他日後成為新皇帝不能平穩執政的隱患。

劉邦聽了呂後的話盛怒氣急,心想彭越真是不知好歹,饒他不死仍滿腹怨言。一道詔令處死彭越,誅滅三族。可憐猛將彭越雖然猜到是呂後說了壞話,卻根本沒有機會申辯,後悔不迭,仰天長嘯赴刑場。

離韓信死不到三個月,梁王彭越死。

彭越和韓信、英布是劉邦屬下三大名將,論軍事才能,彭越不如韓信,論功績,他也不如二人。但彭越卻是中國戰爭史上遊擊戰的始祖,在楚漢戰爭中,他率部在楚軍的後方開展遊擊戰,用敵進我退,敵退我擾、我追的戰術,使項羽兩麵作戰,疲於應付。劉邦取得楚漢戰爭的勝利與彭越對項羽後方的騷擾有很大關係。

彭越是昌邑(今山東巨野縣)人,年輕時不甘於受官府的欺壓,聚集了百餘人在家鄉占據湖泊,藐視朝廷。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眾兄弟擁戴彭越為首領,要求彭越率他們響應起事。彭越猶豫半響才答應了,他知道兄弟們是一群散兵遊勇,琢磨要訓練出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彭越與大家約好第二天早晨日出時集合,遲到的要殺頭。次日到了集合的時辰,竟有十幾人遲到,最後一個人到的時候已接近正午。彭越對兄弟們說:“天下英雄反抗暴秦,你們推舉我做首領,可是要起事,必須有嚴明的紀律,否則我們隻是烏合之眾。今天約定了時間,卻有這麼多人遲到,又不能都殺頭,所以隻殺掉最後來的那個人,以明軍紀!”大家都是一夥草莽英雄,散漫慣了,聽了彭越的話覺得小題大做,笑嘻嘻地說:“不至於因為來遲殺了自己的弟兄吧?我們以後不敢了,這次算了!”彭越不再說話,徑直跑到隊伍中拉出最後到的那人,揮刀砍了。然後設立祭壇祭祀,向大家發布軍令。眾人驚恐,不敢抬頭去看仿佛一夜間驟變嚴酷的大哥,對彭越的命令再不敢怠慢。彭越整頓了軍紀,率隊伍攻城略地,同時收編諸侯軍中逃散的兵卒,不久便有將士千餘人了。彭越在反秦戰爭中結識了當時為沛公的劉邦。秦朝滅亡後劉邦被封漢王,彭越沒有去投靠勢力龐大的項羽,而是雪中送炭,歸附了剛從蜀地殺出來的劉邦。彭越是非沛縣的外鄉將領中為數不多的沒有為項羽效力過的骨幹大將,劉邦因此對他比別的將領多厚待三分。

彭越被梟首示眾,分屍郊外,懸掛首級的地方貼有漢皇詔書:誰為彭越收屍,罪與彭越相同。猛將屍旁人跡罕至烏鴉盤旋。

數日後,有一人穿著孝服拿了祭品到了彭越屍骨旁對著彭越的首級擺設祭奠,邊拜邊哭。守吏當即把這人拿住,綁至劉邦麵前。

劉邦怒斥:“你是什麼人,敢來祭奠反賊彭越?”

那人從容回答:“臣是梁國大夫欒布。”

劉邦氣惱:“你竟無視我的詔書,敢來哭祭,一定是彭越的死黨,快快拉出去斬了!”

欒布看著劉邦高聲叫說:“陛下,請讓我說完幾句話,死亦無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