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采用發酵床與水泥床相結合結構
南方地區製作發酵床時,留1米多的水泥地麵,主要是因為夏天酷暑天氣中,在中午最熱的時候,萬一停電而無法使用吊扇、排風扇、噴淋裝置等降溫措施,則可以讓生豬躺在水泥地麵上進行降溫。這一部分可以和水泥食槽放在一起。
當然,通過我們實驗證明,最熱的天氣如氣溫38℃時,豬也沒有什麼不良反應,一切都很正常。留水泥地的作用主要是為夏天降溫備用,另外為豬吃食物提供方便的場地。
在豬舍麵積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臨著發酵床用柵欄隔開一塊水泥空地,夏天可以用來給豬衝涼。
第二節通過控製墊料發酵降低溫度
1.降低墊料深度
夏季墊料深度可適當調低一些,較低的發酵床生物熱的產生量相對較少,熱量散失的速度也快。厚度在40~60厘米(保育豬發酵床淺一點,育肥豬發酵床略深一點),既保證了發酵分解糞尿,同時還能避免發酵產生的生物熱過多而影響生豬越夏。
2.加強墊料區域性發酵
根據發酵墊料溫度區域化分布規律,夏季盡量減少翻耙工作,不必將糞便均勻散開,讓其自然形成一個糞尿排泄區。由於夏季氣溫相對高,糞尿本身及附近區域發酵效率也相當高,如有糞便堆積,則可順勢集中堆積或就地挖一深坑埋入。
3.輪流製作夏季排泄區墊料丘
由於不同深度的墊料其生物熱產生量不一樣,所以夏季需有意識地強化這一規律。將墊料集中堆積在生豬自然形成的排泄區,形成一個以排泄區為中心的墊料丘,高度可以達到1~1.5米,使原排泄區糞尿高效分解。因薄墊料區發酵效果較低甚至不發酵,所以生豬就可以在墊料丘的中下部活動和躺一段時間,又將墊料丘移至新形成的排泄區去,這樣持續管理,即可安全越夏。
大棚安裝裙膜,裙膜的下沿安裝搖膜裝置。當溫度高時將裙膜搖起,達到最大的通風量,降低溫度。
第三節調整飼養管理程序
1.降低飼養密度
要控製舍內豬的密度。飼養密度直接影響豬舍內的溫度,故在高溫季節應減小養殖密度。保育豬0.6~1米2/頭,育肥豬1~1.5米2/頭,妊娠母豬2~2.5米2/頭,種公豬2~2.5米2/頭,哺乳母豬2.5~3米2/頭。
2.供應充足飲水
定期檢查自動化飲水器的出水量,保證供給豬充足的飲水,促進體熱散出,以利降溫。鴨嘴式飲水器的水流量要求在2升/分鍾或以上。飲水最好來源於涼爽的井水。
3.增加喂料次數
非自由采食的情況下,飼喂次數從每天2次增至每天3次之後,采食量可增加10%~15%。改變飼喂時間,每天早晨5點和晚上10點各加喂1次,少量多次,每天飼喂4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