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罪魁禍首的青鼬(1 / 2)

“哎,你身上那幾個包死不了人,不過可能會很遭罪的。殺人蜂追擊敵人時,隻追擊300英尺,超過了這個距離,我們就安全了,所以你看到,到了這裏,那些殺人蜂就不再追來了!但是這個小東西反應速度極快,隻有0.5秒,普通蜜蜂一般要3秒左右。殺人蜂追殺敵人從來都是成千上萬一起出動!不過,看見這些殺人蜂,我還是很高興的!我們也許能找到回家的路了!”露西亞流露出看見了曙光的神色。“咱麼先把這些大包處理了,再慢慢說吧,實在太疼了!”我提議道。“不過,我沒有什麼特殊的辦法,你隻能忍一忍了。我可以給你講講殺人蜂的故事,分散下你的注意力。我現在也是疼痛難耐”,露西亞咬咬嘴唇說道。“70年代中期,有一名女教師在回家的路上,手背上偶然停落了一隻蜜蜂,她順手打了一下,轉眼間,幾百隻蜜蜂劈頭蓋臉飛來,在她麵部和後背蜇了幾百處傷痕,人們將她送到醫院,不久她就死了。我們今天被殺人蜂追殺,一定也是附近有什麼東西激怒了它們!”露西亞肯定地說道。她表情痛苦地皺了皺眉,舔了舔嘴唇,接著說:“有一年,巴西的幾名工作人員在清除煙囪上的一個蜂窩時,觸怒了那裏的“殺人蜂”,霎時間,發了瘋的野蜂傾巢而出,馬上整個天空響起了可怕的嗡嗡聲。不管是人還是牲畜,隻要是活動的物體,狂暴的蜂群都要加以攻擊。事後人們統計,在3個小時內,竟有500餘人總共被蜇了3萬多下,平均每人60幾下。此外,還有許多貓狗被蜇死。在另一起“殺人蜂”襲擊人的事件中,受傷的人竟超過了1000人。正如我們今天,殺人蜂追殺都是傾巢出動的,所以才會有這麼多隻,密密麻麻。它的可怕之處並不是並叮咬一兩個包,而是這些殺人蜂都沒命地蟄你,就會積聚毒素而亡。所以我才說,就這麼幾個包根本死不了!”“哦?既然你說是因為有人激怒了殺人蜂,它們才傾巢出動追殺我們,可是,我們所有人都在籬笆裏睡覺,誰還能溜出去捅馬蜂窩不成?”我奇怪道。“哎,是我的疏忽大意。現在看來捅馬蜂窩的就是那懶猴的天敵——青鼬了!我去你們中國做生物考察的時候,曾經在長白山中呆過一段時間。那裏的人管這種青鼬,叫‘蜜狗子’,就是因為它們喜歡吃蜂蜜!蜜狗子平素棲息在山林的樹洞裏,常結伴而行,喜在林間的倒木上行走,通常是滿山亂竄,無固定的行走路線。蜜狗子是馬蜂的天敵,可謂是一種見了蜂蜜就挪不動腿的動物。令人類和許多動物都望而生畏的馬蜂,在蜜狗子眼裏簡直不屑一顧,沒人敢捅的馬蜂窩愣是敢去照量。一瞅見樹上馬蜂築起的球形巢穴,攀爬高手蜜狗子就歡喜得撒歡往樹上竄,鋒利的牙齒很輕易地就將蜂巢與樹枝連接的部位咬斷,蜂窩就像一隻大皮球似的滾落下來。刹那間,亂了營的馬蜂傾巢而出鋪天蓋地,嗡嗡聲不絕於耳。蜜狗子猶如欣賞美妙的音樂一般,邊麻利地用牙齒將蜂窩剝開,邊悶頭*甜甜的*。那些企圖襲擊它的馬蜂,對這種見蜜不要命的家夥卻是沒有一點辦法。也許蜜狗子天生就是不怕的動物,有時馬蜂密密麻麻幾乎落到它的鼻尖上了,頂多揮動前爪驅趕幾下,照吃不誤。”露西亞說道。“哦,我明白了!是因為青鼬一直追蹤小懶猴,跟我們到了營地,又因為懶猴躲在我們身邊,青鼬一直沒有機會得手。他才去附近取食了蜂蜜,招來了這麼多的殺人蜂!”我突然間悟徹到。“沒錯!真沒想到,到頭來,我們還是栽在了懶猴那個小家夥身上!”我和露西亞都很愕然和惋惜。“露西亞,我好像記得你說,有幸的是我們可能找到回去的路?又是怎麼回事呢?”“哦,對了,忘了跟你說。其實這種殺人蜂並非是野生物種,而是人造出來的!其實,這種可怕的“殺人蜂”竟是由於我們人類自己的偶然疏忽才產生出來的。”露西亞思索了一會,接著說到:“1956年,聖保羅大學研究室引進了35隻非洲蜜蜂。當時,人們也知道這種蜜蜂是歐洲蜜蜂的亞種,由於多年生長在非洲密林中,自然條件嚴酷,養成了一經挑戰就一起共同攻擊的特性。它們脾氣狂暴,毒性很大,對人畜都不利,優點是十分“勤勞”。在飼養中,人們特地在蜂箱入口都安上了鐵絲網,防止它們跑出去。誰知有個警衛人員不明真相,誤將鐵絲網取了下來,轉眼間,就有25隻蜜蜂逃了出去,沒有辦法追回來,成了令人恐懼的“殺人蜂”。後來,盡管人們采取了許多措施,想消滅這一大禍害,可是,這些雜交蜂適應自然的能力極強,繁殖的速度很快,所以,直至今日還沒能有效地遏止它們的蔓延。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些蜜蜂在野外大量繁殖起來,攻擊人畜,連它們的同類歐洲蜜蜂也難逃它們襲擊。小小蜜蜂居然弄得人畜不得安寧。“你的意思是說,巴西聖保羅大學1956年才培育出這種殺人蜂,那麼我們現在一定是處於1956年之後的某地了!”我恍然大悟。“這隻是我的一種設想。”露西亞回答道。“這麼說來我們還是找到了回去的一點線索,不過,這殺人蜂太凶狠了!”我感慨道。露西亞笑笑說:“殺人蜂之所以好鬥,是因為殺人蜂生活在非洲,那裏的天敵很多,如果不主動發起進攻,就會被其他動物消滅。在艱難的生涯中,經過自然選擇,那些富有進攻性的群蜂得以保存下來,繁殖後代。它們成群結隊,來勢凶猛,許多動物見了,聞風而逃,就連獅子也無法對付它們。對殺人蜂進行了多年研究後發現,蜂王是蜂群行動的指揮者,一旦發現活動中的生物,就“命令”進攻,窮追不舍,一追就是幾公裏。更有趣的是,當蜂王分泌出一種叫弗羅蒙的物質,群蜂一聞到這種氣味,頓時變得溫順起來,就會停止戰鬥!”“居然有這樣神奇的物質?哈哈哈,那要是以後我們能合成這種叫‘佛裸蒙’的物質,豈不是我們也可以指揮那些蜜蜂?體驗一下做蜂王的樂趣?哈哈哈哈。”我自己邊說邊笑,真是不知道露西亞說的這個事兒是真是假。“那是自然。若是有佛裸蒙的提取液,殺人蜂即使爬滿了你的臉龐,也不會去蟄你了!”露西亞笑答。我跟露西亞說笑著,覺得被殺人蜂蟄得腫痛處還能稍微緩解一些。不過一旁的鴕鳥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兩隻鴕鳥被我們一路騎來,肯定累得夠嗆,關鍵是鴕鳥常常的脖子上羽毛甚少。殺人蜂連這兩隻鴕鳥也沒能放過,隻見它們的脖子上也全是紅腫的大包,現在它們正趴在地上無力而痛苦地掙紮著。“看來我們也是時候回營地了,身後殺人蜂群已經散去了!”露西亞提議到。“不過我們的坐騎怕是不能用了!”我指著一旁癱倒在地的鴕鳥對露西亞說到。“讓它們休息休息吧,我們就步行回去好了,也不算特別遠,也不知道其他人都怎麼樣了,不過我想,殺人蜂是不會輕易放過他們的!”我說著,強忍著疼痛起身扶起露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