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15、縱橫天下5阪泉大戰(1 / 2)

阪泉之戰曾見載於春秋時期的史籍中,公元前636年由於內亂,周王出奔於鄭國,次年狐偃建議晉文公“求諸侯,莫如勤王”。晉文公“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1]。後來司馬遷“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收集民間傳說並進行實地考察,參證文獻記載寫成《史記·五帝本紀》,複原了阪泉之戰的曆史過程。

戰鼓鳴鳴,旌旗飛舞,五更造飯,三更啟程,大軍開拔爭天下!

打馬反身歸來,黃帝對著一幹家鄉父老作輯,“各位,送君千裏,終須一別,就到這吧!希望大家好好跟著倉頡,常先,如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和源源不斷的補給線這才是幫助寡人建功立業的第一功臣,那麼兩位大人拜托了!”

黃帝留下他最放心的兩個文官,帶著熊、羆、貔、貅、軀、虎等6個部落共3萬餘人,向阪泉,今河北涿鹿縣北出發。(—說今山西運城解池附近)。

戰前慷慨激昂的演講是少不了的,這個時候三軍副總司令大鴻神皇,突然提到了一個軒轅黃帝可能早就忘卻了的人的名字。應龍。

這個家夥早先就被黃帝給“棄車保帥”,大概因為他真的是有點神術還是仙術什麼的,總之連黃帝也有點畏懼他。

你得罪過一個人,你肯定會提防他來報複,一個普通人都明白的事理,黃帝怎麼可能不明白呢?等到黃帝繼位10年,都假裝沒有這個事一般,一直將他關著(見外傳),恐怕應龍都不知道外麵發生了什麼,也許若非女魃的歌聲鼓勵,華夏曆史上,第一代良將就會易主了。

但是黃帝是什麼人?帝王,一個人若是還有他利用價值,他怎麼會輕易殺掉,況且還不是什麼血海深仇,像幾千年後的章邯,不一樣沒有被項羽殺掉麼。項羽都明白的道理,黃帝怎麼會不明白呢?更何況是黃帝有負於他。

我猜測,這又是黃帝高明的禦人之術,我想若是他剛即位,馬上將應龍放了出來,不管怎樣加官進爵,按照應龍這類牛人的性格,想必肯定還是心存芥蒂,但是你關他個10年,始終讓他活在可能馬上就被殺掉的陰影,對某類真正恃才傲物的人來說,對方反而會服你。當然這些隻是一個政治家的手段,要說黃帝有沒有心有餘悸,看看後麵的自斷六翼掌過兵的連女人都殺反而絲毫沒有動應龍,臨終托孤更是委以重任,我想他還是覺得自己虧欠過這個人的。

這時候,黃帝政治家的本性又暴露出來,“但寡人孰不知其是否記恨在心,伶倫你看如何?”

元芳你怎麼看?

這個伶倫般元芳原本就是黃帝的發小,怎麼可能不了解黃帝再想什麼,“大王,應龍大人痛定思痛,早就想建功立業來報答大王,怎麼可能會記恨大王您呢?”

就這樣,洪荒時代第一大將應龍終於也迎來自己施展才學的時候了,首先他一眼看出黃帝的意圖,他當然要讓自己的BOSS知道用他還是有用滴,就算有隔閡,也必須堪大用。

他獻上華夏第一個有關大戰略的決策,這個戰略被記載在《史記·五帝本紀》裏,同時也被《戰國策》收錄,這便是在別人的領地裏修築防禦設施以禦敵,這樣不僅大大加強了軍隊的防禦力量,降低被偷襲的概率,甚至有長期滯留的資本。

這一招在三國時期,劉備入川時,被成功運用,同時也衍生出一代名將霍峻,可惜也是死得早,不然蜀國何至後期無人乎?

這本來就跟黃帝內心的小九九不謀而合,不僅采納,更將後續部隊的兵權交與他統領,應龍好不含糊,馬上將後續的8千新兵分成雕、鶡、鷹、鳶4支軍隊,有條不絮的領兵,治兵,和行軍。

自黃帝大軍到達華夏大陸以後,也倒是真像模像樣的奔著東邊,最前線的位置而去,這下蚩尤就傻了,不知道西北怎麼出了個土包子,帶著幾萬人,走了那麼多裏路,跑來和他火拚,他想不通啊,又不敢打,聽說黃帝三個腦袋十六條腿,手下更是能人異士,穿著稀奇古怪的衣物,每餐要吃十個人,蚩尤說,那打不過,怎麼打?先跑,跑到山東渡了黃河,跑到安徽,渡過渭水,到我的地盤我看你敢追不。

黃帝早就料定他蚩尤也不是傻子,南蠻子有野心,但是沒大誌,這點他早就看穿了,於是他也並不著急追趕,先帶著族人紮住陣腳,有模有樣的駐起城來。

很快這座後來成為洪荒時代華夏第一城的軒轅外城,他的雛形便出現在各方的眼下。

這一下,炎帝神農氏薑榆罔不幹了,你像話嗎?像話嗎?公然在我家的大院子裏,建個你自己的大房子,今後這個地盤上到底是你家還是我家?

黃帝怎麼回答的呢?這些南蠻子撤退是暫時滴,來年看春他們還會回來滴,我這樣做也一來也是為了禦寒,二來也可以方便日後防禦這些南蠻子的進攻啊。

這下人心惶惶,這座軍事堡壘,就像肉裏的一根刺一樣,深深紮進炎帝部落所有人的心裏,炎帝薑榆罔也是寢食難安,恨不得馬上拔之而後快。人心往往是惶恐不安的,早先西北方麵軍開向東麵之時,這些人都是雀躍著帶點憂心的吧,沒想到預想的結果並沒有發生,兩大軍事勢力連麵都沒碰,便各自歸去,這時候憂心肯定是占多比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