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3 / 3)

眾父老議論著紛紛散去。一位須發蒼白的老人被漢軍引到張良麵前。張良打量著這位老人:“聽說,當年項梁將軍,就是從你烏江渡口過的?”

“正是。當年小人曾用船送過他們,也見過霸王,那時候他還年輕。”烏江亭長對項羽記憶猶新。張良笑笑:“估計這一回,他還會走烏江浦。請你回去之後,將所有的船隻暫時全部扣押。你可留一隻小船,在江上巡看。事成之後,必有重賞。”亭長鎮靜道:“明白。在下回去就辦。”

太陽即將落山,項羽的人馬已經到了江陰,他們停在一個岔路口無所適從。沒有可借宿的地方,沒有吃的東西,各地紛紛關起寨門,項羽隻有烏江渡口一條路走。可是,項家軍離開江東七年,縱橫中原,哪一條才是去烏江浦的路誰也不曾記得,隻得打聽當地百姓。農夫朝東一指:“順這條路,再走三十裏就到烏江浦。”看著項羽的軍隊向東飛馳而去,農夫站在那兒,冷冷笑著:“楚霸王?去死吧!”

項羽的馬隊不一會兒便走進了一片沼澤。四顧無人,隻有幾株枯樹像張牙舞爪的鬼怪。馬蹄時時被汙泥所陷,行動起來相當困難,連烏騅都舉足不前。項佗朝項羽喊:“大王!咱們被那農夫騙了!這肯定不是路!”項羽高喊:“退回去!”

“往哪兒退呀?全是爛泥,……”項非正說著,忽然大叫:“啊!”原來他的馬陷進坑裏,把他整個人甩下了沼澤,身體直往下陷,項非嚇得慘叫,其他的楚軍使勁向上拉他,自己的腳也在往下滑。

項羽騎著烏騅跑過去,將長矛伸向他:“拽緊了!”項非兩手拽緊項羽伸過來的長矛。項羽一使勁,生生將他從泥沼裏拔了出來。項羽喊了聲:“走!快走!”沒被淤泥陷入的楚軍撥馬而逃,陷在泥裏的楚軍隻有眼巴巴地看著他們離去。

天亮了,一身泥水、狼狽不堪的項羽一行才回到了當初的岔路口。項羽一拍烏騅馬,領先正要向相反方向走去,忽然他的目光被什麼吸引,兩眼呆呆地望著前麵的地下。

項佗、項非等人趕上前去,朝項羽看的地方一望,全驚叫起來:“啊?”隻見前麵的路上,浮現出四個黑色的大字“天亡大楚”。字跡非常清晰,甚至像在動!項羽瞪大眼睛,呆呆地望著!項非跑上去,仔細看了看,回頭報告:“大王!是螞蟻!”確實是螞蟻!成千上萬隻螞蟻爬在路上,組成了這四個大字。項羽的額上出了冷汗!盯著這四個大字,他有些不知所措。

四麵忽然傳來鑼聲、鼓聲和喊殺之聲。可以隱隱聽見喊的是:“不要放走了楚霸王!”項羽一咬牙,縱馬直衝了過去。其他的騎手也跟著衝過去!地上的黑字被馬蹄踩踏得一片淩亂。他們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薄霧中。

張良提著一隻裝滿蜂糖的桶,領著幾個人從路邊的蘆葦叢後麵伸出頭來。地上的螞蟻們仍在糖上聚字。星星點點,“天”字竟然又聚成了!

張良蹲在地上,笑著看了看他用蜂糖引螞蟻形成的傑作。同時命令屬下放出一支報訊的火箭!

灌嬰帶領五千人的馬隊歡呼著:“活捉項羽!奪萬戶侯啊!”朝火箭升起的方向呼嘯而去!

項羽剛帶人馳上一個小丘,就被灌嬰五千嚴陣以待的漢軍騎兵又包圍了!項羽仰頭望了望天。太陽已升起老高,光芒有些刺眼。

項羽輕聲問:“咱們還有多少人?”項佗掃了一眼:“二十八個。”項羽勒著馬,慢慢地轉回頭,望著這二十八名騎手,朗聲道:“自起兵以來,我身經七十餘戰,所向披靡,從未有敗過。”他滿含悲憤,“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可是,我還要拚一拚!讓你們看一看霸王之威!來!”

項羽將這少之又少的二十八個人分成了四隊,約定到烏江集合。

少頃,眾人從四個方向一起呐喊著衝下了山丘!灌嬰愣了!他沒想到,楚軍就這麼點人,竟然也會分頭突圍!將領們也都愣了,全看著他,等待他下達命令。灌嬰醒悟,連忙喊:“各自為戰!”數千騎兵朝四麵八方跑,去攔截衝下山來的楚軍。

灌嬰問身邊的呂馬童:“哪個是霸王?”呂馬童看了看,一指:“那個!”灌嬰領著眾人疾馳而去。

漢軍折損副將一名,都尉三名,騎司馬五名,傷百餘名……而項羽到了烏江浦,身邊還有二十六人。項羽仰天放聲大笑。

烏江上江水滔滔,竟然不見一條船。忽然,有一隻小船迅速向他們劃來,船頭劃槳的正是烏江亭長。項佗他們朝船跑去,幫著把船拉近岸邊。

烏江亭長在船上向項羽深施一禮:“來者可是西楚霸王?”項羽答道:“正是本王。”亭長笑笑:“您不認識我了?我是這裏的亭長。七年前,就是我送您和項老將軍過江的!”項羽還了一禮:“項羽慚愧!讓長者失望了!”亭長連忙道:“霸王何出此言?俗話說,勝負乃兵家常事。隻是漢軍下了嚴令,所有的船隻皆被扣留。隻剩了在下這隻船,可渡一人一馬,就請大王上船吧!”

“聽說,劉邦下了命令,獲我首級者,賞千金,封萬戶侯?”項羽心存猶豫。亭長坦然道:“確實如此。但請大王放心,我是楚人,一向敬重您是位大英雄。那種事,我是不會幹的。上船吧,大王!”項佗和項非都很著急,他們看出烏江亭長確實心向大楚,催促著:“大王!上吧!我等拚死掩護,絕不讓漢軍追上您!”

項羽歎了口氣,對亭長道:“當年,我奉叔父將令,率八千子弟渡江,如今無一生還!我就算保得住性命,又有何麵目再見江東父老?”亭長非常著急:“隻要大王在。卷土重來,猶未可知!請上船吧!漢軍就要殺來了!”

項羽沒說話,隻將手指放在嘴裏吹了聲口哨,烏騅馬向他跑了過來。項羽牽著烏騅馬的韁繩,鄭重地交到亭長手裏:“這匹烏騅寶馬,是我愛妻所贈,曾為我立下許多戰功。我不忍它落入漢軍之手,就送給你吧!既然天亡我,項羽豈肯苟活於世?老丈退遠了!”亭長眼裏含淚:“大王!保重!”他牽馬上船。項羽大喝一聲,一腳將小船蹬開。小船慢慢駛向江心。

漢軍的喊殺聲已經越來越近。楚軍也都撒開了韁繩,驅馬自去。他們手執武器,聚集在項羽周圍。布成圓陣,警惕地望著走近的漢軍。

漢軍像一群螞蟻,從四麵八方漸漸圍了過來。誰也不敢衝在前麵,隻是緊緊擠在一起,保持嚴密的隊形,一步步地向前挪動,一點點地縮小包圍圈。騎著馬的將軍們在士兵後麵,小心地勒馬前行,貪婪地盯著項羽這二十多個人,像虎狼盯著可口的獵物。

項羽大喝一聲:“拚了吧!”他挺著長矛,直衝向前。隨從們呐喊著,也和漢軍殺在一起。烏江邊上,頓時刀光血影,屍橫黃沙。可是,漢軍太多了,像踩不死的蟻群,依然密密麻麻,向著項羽等人湧來。項佗倒下了!項非也倒下了!一個個楚軍幾乎都戰死了,項羽卻依然渾身是血,執著長矛,在與漢軍拚殺著。

呂馬童騎著馬跑上前來,吃驚地指著項羽:“他就是霸王!”項羽已身負重傷,血透衣衫,抬頭看見了他,哈哈大笑:“呂馬童!你來了?聽說劉邦那廝正懸賞要本王的頭,好吧!這份功勞,就賞賜給你吧!”

說罷,他以長矛拄地,撐起身體,讓自己站直,用腳踢起地上丟棄的一柄劍,用手接住,往自己脖子就是一抹!鮮血噴出,染透鐵甲。但他依然瞪著雙眼,怒視著敵人。身體也依然直立不倒。漢軍嚇壞了,頓時如潮水般向後退去。項羽的雙眸漸漸失去了神采,忽然,屍身轟然倒地!

這時,躲在後麵的楊喜突然躍馬衝向前來!他要搶功!士兵們也忽然明白了!誰不想得千金、賞萬戶呀!重賞之下,他們不顧一切地衝上前去。將官們憤怒地在馬上拿劍砍殺妨礙自己的人,士兵們也開始自相殘殺。為了搶奪這一具屍體,竟然又死了幾十個人!

江心,船頭上,烏江亭長呆呆地望著岸上這場屠殺。他忘記了劃船。忽然,小船劇烈搖晃了一下,差點將他翻入江中。原來是那匹烏騅自己跳入江中,拚力朝對岸遊去。它要去尋找自己的舊主人啊!亭長眼看著它拚命掙紮著往前遊,最後,無力地沉入水中,被滔滔江水所帶走。

老人流著淚,喃喃念著:“項王!英雄啊!……”

“什麼?項羽自殺?”這樣的結局出乎劉邦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屍體呢?”灌嬰道:“在外麵。不過,大王最好不要看。將士們都想爭功討賞,已經扯得不成樣子。我怕大王看了難受。”

帳外站著五個人,分別是楊喜、王翦、楊武、呂勝和呂馬童。他們每人的手裏,血淋淋地捧著一塊項羽的肢體:頭顱、軀幹、胳膊、大腿……臉上都帶著驕傲的、勝利的,也可以稱之為無恥的笑,等著漢王的誇獎和賞賜。劉邦一陣惡心,幾乎要吐出來。

呂雉卻認真地看了他們每一個人手裏的東西,走回來向劉邦低聲說:“我看了,是項羽。”

劉邦鎮定一下心神,冷冷道:“好吧。給他們每人都封個侯。”他挨個指了指,隨口封道,“赤泉侯!杜衍侯!吳防侯!涅陽侯!”他厭惡地看看呂馬童,“你,就叫中水侯吧!將萬戶分為五,各領二千戶;黃金千兩也分為五份,各賜二千兩。就這樣吧!”五位被封侯的將領一起拱手謝恩。劉邦忽然憤怒了:“把你們手裏的都放下!鮮血淋淋的,成什麼樣子?像個屠夫!”他扭頭走回大帳。

灌嬰跟進帳來來,問道:“霸王的屍體怎麼辦?”劉邦麵無表情地說:“好生收斂。跟虞姬一起,以王、王後之禮安葬。下葬之日,本王要親往致祭。你們都走吧!”

灌嬰諾諾而退。劉邦像突然累癱了,歪在那兒。他不知為什麼一點都沒有感到高興,隻覺得心裏突然變得空空的,像五髒六腑都被掏空了。

呂雉安慰他:“那是大王太累了!休息會兒吧!”她膝行而前,靠近劉邦,將劉邦的頭放在自己的腿上,像母親哄著孩子:“睡會兒吧!”

“呂雉!看到項羽變成這個樣子,我想哭!”劉邦真的哭了,越哭越傷心,最後抱著呂雉,哭得昏天黑地!

漢王劉邦為楚霸王項羽及王後虞姬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賓客雲集,濟濟一堂。虞姬的遺體停放在鋪著黃綢的棺床上。作為陪葬品的,是項羽贈她的那柄寶劍。項羽的遺體經過了拚接,也已基本完整,他頭戴著金盔,身上覆蓋著黃綾,與虞姬並排躺在一處,如同長眠。劉邦攜著呂雉的手,麵無表情地走過棺床,向霸王行了告別禮。

公元前202年,即漢高祖五年十二月,31歲的項羽兵敗自刎,楚漢之間打了近八年的戰爭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次年正月。56歲的劉邦在鹹陽即皇帝位,改稱長安,國號漢。史稱漢高祖。以呂雉為皇後,劉盈為太子。

漢初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將,日後一個個也難以逃脫蒯通預言過的“狡兔死,走狗烹”的命運——

韓信,封楚王,貶淮陰侯,高祖十一年,誅;

彭越,封梁王,高祖十二年,誅;

英布,封淮南王,高祖十二年,誅;

張良在立國之後,果然“辭漢萬戶”,不求功名,歸隱修道,不問政事……

但大漢王朝,畢竟從此傳承了400多年!

它的創業者劉邦最終回了趟老家沛縣,他慷慨宴請家鄉父老,並當眾作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祖十二年,劉邦因病崩於長樂宮,年62。

秦失其鹿楚漢爭,

項羽劉邦皆英雄。

烏江滔滔長流去,

神州猶自唱《大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