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姐敬一丹
敬大姐是我們內部對敬一丹的尊稱,和年齡、輩分無關。因為,在我們看來,敬大姐就像一位關心、照顧我們的大姐姐。更重要的是,敬大姐在做人做事,對待名利方麵是我們的榜樣。
當我和白岩鬆、崔永元一起跳槽加盟《東方時空》,進入中央電視台的時候,敬大姐早已是央視著名的節目主持人了。那時候,她主持的《經濟半小時》和《一丹話題》深入人心,而敬大姐的知名度,是我們這些“野路子”半路出家的小年輕們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當1994年《焦點訪談》開播,我們聽說敬一丹要加盟的時候,真的是既意外又壓力巨大。
你想,對我們這些當時還對電視處在懵懂狀態,憑著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膽氣闖蕩的門外漢而言,敬大姐這樣的“大腕”和我們並肩而坐,那我們豈不會死得很慘嗎?我們感到意外,那是因為當時《東方時空》和《焦點訪談》初出茅廬,還並未得到觀眾的認可,敬大姐肯放棄《經濟半小時》和《一丹話題》這樣的著名欄目,投身我們,用現在的話說,簡直是“腦子進水了”。
我們的老領導孫玉勝曾經回憶說,敬一丹是他力主要“挖”的,不過當時他打電話邀請敬一丹加盟《焦點訪談》的時候,也是沒有把握,生怕她瞧不上我們這座小廟,所以基本上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但是,讓孫玉勝沒有想到的是,敬大姐不僅當場答應了,而且還反而怯怯地問他:“您看我行嗎?”
敬大姐後來當著我們的麵,坦誠地說出了她當時的心態。她說,其實當時她還是有顧慮的。一方麵,《焦點訪談》是個全新理念的新聞評論性欄目,對已經習慣了以一個播音員的角色,拿著編輯寫好的稿子,在話筒前主持的她來說,《焦點訪談》當時追求的記者型主持人對她不是沒有挑戰;另一方麵,大姐說,當時看到小水、小白他們那麼年輕,有闖勁有幹勁,還有特長,她就想:會不會有一天被他們甩下來啊?然而,敬大姐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加盟《焦點訪談》。她回憶說:“我又一想,跟這麼一群年輕人在一起,跟這麼一個有創新追求的欄目一起打拚,一定很有意思,況且就是被他們比下來也不丟人。”
說起來,敬大姐年齡並不算很長,比我就大幾歲。但我感覺,她要比我們幾個成熟得多。這可能和她插過隊下過鄉有關係。這麼多年來,央視發生了許多事情,又有諸多的變故:欄目被調整、領導被調走、部門分分合合、節目起起落落,然而,在我印象裏,敬大姐始終榮辱不驚,不計得失,一顆平常心麵對一切。
就像許多單位一樣,央視是一個“喜新厭舊”的地方。不僅是欄目,對人也是這樣。出現了更年輕、漂亮的主持人,馬上力推。自然,老人老麵孔多半就會漸漸“失寵”,失去機會,甚至任憑自生自滅了。敬大姐也會遇到這樣的“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