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下(1 / 3)

第二章:為什麼許多古老的文明最後都消亡了?(下)古希臘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的亞文明,大陸擴張時代後,在希臘半島建立了自己的文明。希臘半島大陸性地理生產環境非常富饒,衝積小平原,山水澆灌。很多人認為古希臘農業不發達,這是不對的。沒有發達的農業,其它經濟體的發展根本無從談起。就文明對世界的影響程度上說,古希臘文明是唯一能和華夏文明所媲美的文明。古希臘文明的消亡,在於地理生產環境的破碎不完整,由此古希臘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在帝國爭霸的中處於弱勢。而且希臘地理生產環境的麵積也很小,一堆的城邦擠在希臘半島。兩者結合起來,古希臘人在經濟上和軍事上都是弱小的。古希臘人在對外戰爭中都處於弱勢,大部分時間都在內戰。在破碎的地理生產環境中,又沒有一個絕對強大的文明中心,一個在破碎中最大的一塊所建立起來文明中心。古希臘人,破碎的地理生產環境相差不大,兩塊最大的是雅典和斯巴達,其它的都星羅密布。直到半希臘化的馬其頓人統一了希臘半島,希臘人才展現出強大的征服力量。然而,地理生產環境的破碎決定的統一的短暫性,最後終於被羅馬帝國所征服。很多人都不認為古希臘文明已經消亡,因為羅馬帝國還有歐洲都把希臘視為他們文明的發源地。然而,文明不能和文化等同起來,文明是一個族群整個的社會發展狀態,民族都消亡了,文化被人繼承或是消失,都沒有任何意義。失去文明的文化,也就斷了繼續發展的根基。被其他文明吸收而發展,則是其它文明的發展狀況了,與古希臘文明沒有任何關係。這不是古希臘文明吸收其他文化而發展,而是被吸收,主體的不同,決定了古希臘文明的消亡。馬克思說:“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他們那寫所征服的較高文明所征服。”這句話忽略了一個先後的過程,那就是:文化的傳播,使以前野蠻的民族學到了先進的文化,吸收先進的文化後,野蠻民族也有了自己強大的文明。文明的最高體現是強大的武力,沒有力量保護自己的文明,說明這個文明是落後的。野蠻人吸收文明的文化,繼而征服文明人,體現在野蠻人文明的發展要高於文明人。文化隻是文明的精神上的表現,文化是可以傳播的,文明卻不能,文明的征服在於同化。是文明同化還是文化被吸收,體現在文明中心是否轉移。馬其頓人征服希臘各城邦,文明中心還在雅典,所以是馬其頓人被希臘同化。亞曆山大大帝東征,後定都巴比倫,文明中心轉移,所以是希臘文化被波斯人吸收。羅馬帝國征服希臘城邦,文明中心仍在意大利半島,所以是希臘文化被羅馬人吸收,古希臘文明被羅馬文明同化了。文明中心的固定不轉移是由地理生產環境的銜接來決定的。西方文明是一個疊加文明,文明中心不斷轉移,從尼羅河流域和兩河流域轉到伊朗高原、希臘半島、意大利半島。後者創立的文明不是前者文明的發展,而是後者吸收了前者的文明成果文化後的發展。古希臘地處地中海東部,它的地理範圍大致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愛奧尼亞群島和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帶。愛琴文明是希臘最早的文明,它是愛琴海及周邊地區青銅文明的統稱,其中心先後在克裏特島和邁錫尼。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裏特島出現了最早的國家。希臘愛琴海地區很早就有人類活動。在北希臘的卡爾息狄斯地區曾發現早期人類頭骨,有的學者認為屬於尼人(即尼安德特人)類型。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散見於希臘半島。南希臘阿哥利斯地區的弗朗克提洞穴,有大約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時代遺址,居民用黑曜石製作的石器捕捉海魚。新石器時代的居住地分布於希臘本土和愛琴海各島,最早可推至公元前6000年前,著名遺址有馬其頓新尼可米底亞、色薩利塞斯克羅和克裏特克諾索斯等。新石器時代各處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種大麥、小麥和豆類等作物,馴養綿羊、山羊等家畜,崇拜象征豐產的泥塑女神像。農業技術大概從西亞通過小亞半島由海陸兩方麵傳來,可能伴以農業移民。值得注意的是,希臘缺乏堅硬的燧石,新石器文化各處居民多以黑曜石製造具有較鋒利邊緣的石器,而黑曜石隻產於基克拉迪斯群島的米洛溝。這說明至少在公元前6000—7000年間,愛琴海上就開始了互通有無的貿易往來。公元前3000年,愛琴海地區進入青銅時代,出現了奴隸製國家。青銅器的使用使當時的克裏特文明出現了宏偉的建築物,19世紀出土的克諾索斯王宮遺址是當時的典型建築。克裏特人的文字一般稱之為Eteocretan(“原克裏特文”),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線性文字A書寫。後期文化中,由於邁錫尼文明的入侵,他們轉用線性文字B,一種早期希臘語字母來記事。約公元前1200年,另一支希臘人(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此後300年,希臘完全陷入沉寂狀態,封閉又貧窮,希臘曆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因為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所以又稱“荷馬時代”。這段曆史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希臘以前可能有與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同時代的文明,但是它早已經消亡,或者說沒有發展起來,後來的希臘人是另一支希臘人。他們接受了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的成果,在大陸擴張時代鐵器階段到來時在希臘半島開創了自己的文明。在荷馬時代末期,鐵器得到推廣,取代了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希臘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前776年召開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也標誌著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前750年左右,隨著人口增長,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在希臘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擴展的同時,西亞的波斯帝國也在擴張,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艾奧尼亞希臘諸邦。前499年,小亞細亞半島上的米利都等希臘城邦發動起義,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鎮壓起義後,就準備進攻雅典。前490年,波斯大軍渡海西侵,但在馬拉鬆戰役中被人數居於劣勢的雅典重裝步兵擊敗。希臘人贏得了第一次希波戰爭的勝利。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50萬大軍再次進攻希臘。希臘各城邦也結成同盟,共禦強敵。希臘聯軍的陸軍以斯巴達人為主力,海軍則以雅典艦隊為主。希臘陸軍在溫泉關阻擊波斯陸軍,雖然兵敗,但為希臘海軍的集結贏得了時間。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將全城焚毀,但希臘海軍在薩拉米海戰中一舉擊潰波斯海軍,波斯人麵臨補給被切斷的危險,不得不撤退。希臘人乘勝追擊,解放了小亞細亞的希臘諸邦。第二次希波戰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

希波戰爭以後,雅典成為希臘的霸主。雅典海軍是希臘各城邦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雅典的民主製也在伯利克裏執政時期達到黃金時代。希波戰爭中,希臘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戰後逐漸成為雅典實現其霸權的工具。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不滿雅典的霸權,雙方爆發多次摩擦。前431年,斯巴達的同盟底比斯進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依靠其強大的海軍進行封鎖,斯巴達則攻入雅典,試圖迫其決戰。雙方互有勝負,但都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遂於前421年締結和約。和平未能維持很久,前415年,雅典對西西裏島斯巴達的盟邦敘拉古發動大規模遠征,結果以慘敗告終。西西裏遠征使雅典元氣大傷,無力抵禦斯巴達的攻勢。前405年,雅典海軍被全殲。次年,雅典向斯巴達投降,斯巴達成了希臘的新霸主。斯巴達的霸權也未能長久,希臘各城邦陷入混戰之中。

馬其頓位於希臘的北部,處於希臘文明的邊緣,被希臘人視為蠻族。但從公元前4世紀起,馬其頓逐漸成為希臘北部的重要國家。前395年,菲利普二世即位。在菲利普的治下,馬其頓成為巴爾幹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麵對馬其頓的崛起,希臘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反馬其頓同盟。前338年,馬其頓在喀羅尼亞大敗希臘聯軍,取得了對整個希臘的控製權。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亞曆山大即位。亞曆山大即位後很快就平定了希臘城邦的起義,鞏固了政權。前334年,亞曆山大率大軍渡海東征,拉開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亞曆山大最大的敵人是強大的波斯帝國。亞曆山大先後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蘇斯擊敗波斯軍隊,從波斯人手中奪取了敘利亞和埃及。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試圖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亞曆山大拒絕。前331年,亞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間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高加米拉戰役爆發。亞曆山大再一次取得了勝利,並乘勢攻下巴比倫,波斯帝國滅亡。亞曆山大繼續東進,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前323年,亞曆山大病死,他龐大的帝國也隨之分裂,古希臘曆史結束,希臘化時代開始。公元前277年,安提柯-貢那特建立了安提柯王朝,馬其頓本土和希臘城邦都處在它的統治之下。南部希臘一直存在著反馬其頓的勢力,埃托利亞同盟和阿哈伊亞同盟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到羅馬向地中海東部擴張時,曾經利用各城邦之間的矛盾使它們互相攻擊,並使其分別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