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午時護心經(00-13:00)一睡好午覺,護好人體的君主(1 / 3)

午時心經當令

心經——午時值班的“君主”

午時(11:00-13:00)心經氣血充盈。心經旺,心主血脈,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同時心主血脈和神智,應該調養休息。如果血脈運行有障礙,會引起急躁失眠、口舌糜爛等問題。午時還能很好地調養心血,疏通血脈。

中醫講“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是五髒之首,是人體的君主。心主血脈,配合其他髒腑的功能活動,推動血液輸送至全身;心藏神,統管全身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午時保養心髒至關重要。午時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麵上陰影最短的時候,也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我們通常講的子午時刻,是人體氣血陰陽交替轉換的一個臨界點。以氣的變化來說,陽氣是半夜子時開始生,午時陽氣最亢盛,午時過後則陰氣漸盛,子時陰氣最為旺盛,所以人體陰陽氣血的交換是在子、午兩個時辰。人體也要注重這種天地之氣的轉換點。主血脈功能正常,則“人心動,血行諸經”,心髒就會像一個永動機一樣,循環往複,推動著血液在經脈內運行,使血液運行到全身以滋養各個髒腑組織器官,發揮其營養和滋潤的作用。

●心經上的穴位

心經共有9個穴位,其中8個六位分布在上肢掌麵尺側,1個穴位在腋窩部,首穴為極泉,末穴為少衝。

●心經的循行

心經循行起於腋窩下的極泉穴。從胸走手,沿上肢內側後緣,下行至肘窩內側。抵達於手掌後,進入手掌內側後緣,至小指末端,止於小指橈側指甲旁的少衝穴。

心經的養生調理之道

吃過午飯後,我們可以用一手摩擦另一手臂內側,至有熱感為止。按摩手臂之後,小憩一下,“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麵”,這時心氣推動血液運行,安神養精氣。

午時陽氣盛,動養陽,靜養陰,所以此時宜靜養。對於普通人來說,睡午覺最為重要,可以靜臥閉目李或小睡一會兒,但午睡不宜超過1小時,否則易引起失眠。此外,還要注意心經的通暢,如果心經不暢,人體在午時就會有反應,輕則會有一種煎熬感,感覺胸悶、呼吸不暢或耳鳴、聲啞;重則夜晚難以入睡,且多夢、盜汗、心裏惶恐不安,總好像有什麼事要發生似的。此時要照顧好心經,適時地在心經上實施揉按會大有好處。

午時小睡,可順利消減心火

中醫講“子時大睡,午時小憩”。《黃帝內經》也講“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子時(23:00-1:00)陰氣最盛,陽氣初生,要“大睡”;午時(11:00-13:00)陽氣最盛,陰氣初生,陰長陽消,“小憩”即可。

古人把睡“子午覺”叫做“盜天地之生機”。子時、午時是天地陰陽交替之時,是養生的關鍵時期。人體在此時應適當休息,讓身體進行自我調整,協調髒腑關係,恢複體內元氣。

睡午覺可以消減心火

心屬火,為陽中之陽,所以最常見的毛病如口腔潰瘍、心情煩躁、某些失眠症等都和心火過旺有關係。最簡單、有效的調理辦法就是午睡。每天中午堅持睡半小時左右,心火就會慢慢地降下去。同時“動生陽,靜生陰”,午時又是陰氣初生之時,所以此時睡會兒覺也特別有利於培養陰氣。因此,午睡既可養陰又能養血,陰血養好了,心火血熱就會不戰而敗。

夏季尤其需要午睡。夏季也屬火,暑氣一旦進到人體,很容易出現心火旺的症狀。夏季由於天氣炎熱,身體為了散熱就要大量地出汗。汗為心之液,來自於血(平時經常稱“血汗”)。如果出汗太多,就會傷陰、傷血,引起血燥火旺之症。所以我們適當午睡讓身體靜養一會兒,減少活動,防止汗液的過度排泄,有利於斂汗蕎血,以達到養陰平心降火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