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重視養藏,藏陽氣尤貴養腎氣
黃帝內經立冬養生經
每年公曆的11月7-8日為立冬。立冬時節,北方會因刮風而出現降溫,南方也會有陰雨天氣,但氣候整體仍屬偏暖。地球與太陽之間的位置關係決定了人的陽氣到了藏的季節,可氣候溫而不藏,會使得陽氣受到損傷。在此期間可適當補氣。
立冬是個大節氣,標誌著天地間生物的陽氣到了藏的階段,人的飲食、起居乃至行為方式,都應考慮“藏”的因素,這樣才能進入人與自然和諧的狀態。
冬季是飲食進補的最好季節,,民間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諺語。飲食偏溫補,以不上火為宜。在飲食調養上,要加強營養,增加熱量。根據“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可適量多吃點鹹味食品,如海帶、紫菜和海蜇等。此外,還應多吃溫熱護陽之品以抵禦寒冷,如羊肉等。初冬時節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這個時候要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類的火鍋。比如飲食中適當多吃些醋,能起到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發生的作用。
冬季的起居作息要注意不可擾動陽氣,應當早睡晚起,保證足夠的睡眠。睡覺可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身體,遲起能養人體陰氣。簽季鍛煉不可少,適量的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立冬後,中老年人應盡量減少外出晨練,且不宜晚上鍛煉;在有陽光的天氣裏,可外出或隔窗曬太陽,以吸收陽氣。
立冬節氣的氣候變化
●萬物開始潛藏
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250時開始。立冬這一節氣到來,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進入冬眠狀態。
●氣溫還不太低
雖然此時節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照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夏秋儲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十分宜人。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
立冬節氣的人體反應
●身體僵硬難舒展
立冬之後,氣候逐漸寒冷,人體各器官係統的保護性也逐漸減弱,肌肉、肌腱、韌帶的彈力和伸展性都有所降低,同時由於空氣中的濕度較小,易使人身體發僵,不易舒展。
●代謝減慢
人體新陳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冬季的低氣溫環境容易誘發冠心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關節炎的發作。
立冬節氣的養生原則
●潛藏陽氣
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養藏之習俗。因為冬天是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在精神調養上力求其靜,控製情誌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驅寒就溫
入冬以後氣候寒冷,宜驅寒就溫,衣著應以溫暖舒適、利於適氣為原則,保暖的衣服有如養生之妙藥,但也不可穿太厚。冬季進補儀適於陽虛或有寒邪、濕邪等人群,不適宜陰虛火旺及實熱證人群。若出現大熱、大渴、便秘、心煩等實熱症狀,或患有急性疾病,應暫停進補。
●立冬後補腎為先
立冬後天氣漸漸轉寒,“寒為陰邪,易傷陽氣”。由於人身陽氣根源於腎,所以寒邪最易中傷腎陽。可見,數九寒冬若欲禦寒,首當養腎。腎陰虛者,應選用海參、枸杞子、甲魚、銀耳等進行滋補,也可服知柏地黃口服液。腎陽虛者,應多吃羊肉、鹿茸、補骨脂、肉蓯蓉、肉桂、益智仁等,也可用腎氣丸。腎陰陽兩虛者,則應選用補腎益氣膠囊為佳。
●保持心態平和
在冬季,人體的新陳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冬季養生要注重於“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於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的方式發泄出來,以保持心態平和。
進補有方,宜養腎防感冒
●不可盲目進補
冬季天氣寒冷,應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如牛肉、羊肉、烏雞、鯽魚、豆漿、牛奶,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及豆製品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蘿卜青菜、豆腐等。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而長江以南地區進補應以清補甘溫為主。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切不可盲目進補。
●多吃養腎食物
立冬食補宜吃板栗、花生、黑木耳。立冬時,心肺氣弱,腎氣強盛,飲食宜減辛苦,以養腎氣。核桃、板栗、花生、黑木耳都是很好的養腎食物。此時飲食宜少吃生冷或燥熱的食物,適合清補甘溫的食物,如雞、鴨、魚、芝麻等,同時配以甘潤生津的水果,如梨、冬棗、柑橘等。
●冬季飲食防感冒
立冬之日,氣溫驟降、多風,很容易感冒,平時可注意飲食調養以防流感的發生。民間一直流傳一首防感冒的“神仙粥”歌,“一把糯米煮成湯,七個蔥頭七片薑,熬熟時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
推薦立冬養生菜譜
◆山藥羊肉湯
取羊肉500克,山藥片150克,薑、蔥、胡椒、料酒、鹽各適量。羊肉洗淨切塊,入水鍋內,焯去血水;薑、蔥洗淨,用刀拍碎備用。山藥片用清水浸透,與羊肉塊一起置於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將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鍋中,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燉至熟爛即可。此湯具有補脾胃、益肺腎的功效。
●芝麻白糖粥
取芝麻300克、白糖適量。將芝麻揀淨,放入鍋內用小火炒香後涼涼,搗碎,裝入瓦罐內備用。食用時,每次2湯匙,放入碗中,再加白糖適量,用開水衝服。此粥可補陰血、養肝腎、烏須發,適用於平時調補,以抗早衰。
藥補以補虛為主
立冬常用的補益中藥有補氣類的,如人參、黃芪、黨參、白術等,適用於氣虛不足,麵色自光白,氣短乏力,脾虛泄瀉之人;養陰補血類的,如生地、阿膠、當歸、枸杞子等,適用於麵白無華,頭暈心悸,口唇蒼白,血紅蛋白偏低,婦女月經量少等症狀之人。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補品,適用於平素陽虛怕冷,或陽痿等患者服用。
●鱔魚歸參湯
取鱔魚500克,當歸、黨參各15克,料酒、蔥、生薑、蒜、雞精、鹽各適量。將鱔魚剖背脊後,去骨、內髒、頭、尾,切絲備用;當歸、黨參裝入紗布袋內紮口。將鱔魚置鍋內,放入藥袋,再加入料酒、蔥、生薑、蒜、鹽,加水適量;將鍋置爐上,先用大火燒沸,撇去浮沫,再用小火煎熬1小時,撈出藥袋不用,加入雞精即可。此湯具有補益氣血的功效。
●枸杞雞肉湯
取雞1/2隻,枸杞子、生薑片各15克,懷山藥30克,鹽適量。將雞肉洗淨切塊,倒入沸水鍋中燙一下取出,以去除腥味,然後把雞塊放入沙鍋中,加入懷山藥、枸杞子、生薑片及適量水,用小火煮至肉爛湯香,調入鹽,再煮一沸即可。此湯具有補肝益腎、溫中益氣的功效。
養精潛陽看睡眠和運動
●保證睡眠
冬季起居調養強調“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攏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功能。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泄陽氣”。因此,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運動補陽
養生專家認為,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取得養肝補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散步、打球、做操、慢跑、練拳、舞劍等,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
護肝經,按摩可強腎
●足厥陰肝經養生法
中醫理論認為,立冬節氣對應的是人體的足厥陰肝經(見本書第15頁)。足厥陰肝經醜時1:00-3:00氣血旺盛。
肝藏血,“人臥則血歸於肝”,如毛醜時不能入睡,肝髒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所以醜時前未能人睡者,麵色青灰,情誌怠慢而躁,易生肝病,麵色晦暗易長斑。此時必須進入熟睡狀態,讓肝髒得到最充足的休息。虛火旺盛的人,在醜時睡著,還能夠降虛火。
●按摩足部、腰部可強腎
按摩療法分兩種:一是搓擦腰眼,兩手搓熱後緊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謂“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髒功能;二是揉按丹田,兩手搓熱,在腹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這種方法,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起到強腎固本、延年益壽的作用。另外,腎之經脈起於足部,足心湧泉穴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溫水泡腳,並按揉腳心。
冬天養藏更長壽
《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在冬天的三個月裏,天地之氣漸漸收斂,整個大自然陽氣藏於下,而陰氣彌漫於天地之間。冬季氣溫驟降,天氣寒冷,萬物都處於潛藏的狀態,人的養生也需要遵循自然規律,相應減少活動,這是適應節令的養藏行為。
藏陽就要少損耗陽氣,要避寒就溫,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皮膚開泄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不要道度勞累;不做劇烈運動,不要無謂地損耗陽氣。藏精就要藏五髒之精,尤其是腎精。腎精是五髒之精的根本,所以冬天要節欲,避免酒色過度。藏神就要少躁動、少喧嘩、少生氣,多睡眠、多平靜。
立冬時易患感冒,薑糖蘇葉飲療效佳
立冬季節,地表還存有一定熱量,人體還不會感覺太冷,但冷空氣已具有較強的勢力,有時就會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寒潮天氣是誘發流行性感冒的重要因素。因為人體上呼吸道突然遇上千冷空氣的刺激,能引起血管收縮,導致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減少,為感冒病毒入侵機體及繁衍提供合適的條件。另.外,寒潮發生前後,氣溫突降,人體的體溫調節係統一時難以適應,若不及時添加衣服,禦寒保暖,就極易受涼,造成人體抵抗力下降,給形形色色的感冒病毒以可乘之機。正如《內經·素問》中指出,“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變則至病”風寒感冒時可喝薑糖蘇葉飲。取紫蘇葉3~6克,生薑3克,紅糖15克。將生薑洗淨切絲,紫蘇葉洗去塵垢後一同裝入茶杯內衝沸水200~300毫升,加蓋泡5~10分鍾,再加入紅糖趁熱飲用。
小雪——防寒健腎,還要清腸排毒
黃帝內經小雪養生經
每年公曆的11月22-23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小雪,太陽黃經達2400時,小雪節氣開始。此時氣溫下降,氣層溫度逐漸降到。℃以下,開始降雪,但降雪量不大。
中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意思是說,由於氣溫降低,北方以下雪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見了;又因天空陽氣上升,地下陰氣下降,導致陰陽不交,天地不通;所以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在起居養生上,要早臥晚起,保證睡眠充足。外出時,體質弱的人最好穿高領而且護腰的服裝。注意腳部的保暖,堅持用溫水洗腳,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以促進血液循環。而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最需要保護的就是心髒。
還要注意防“內火”。此時節外麵寒冷,屋內燥熱,不少人會出現口幹舌燥、口腔潰瘍、皮膚幹燥的症狀,應多吃些苦味食物和清火、止咳、潤腸的食物。
對於有晨練習慣的老年人來說,這段時間裏,最好將鍛煉安排在日出後或者午後。由於這一階段室內外溫差較大,到戶外活動時,要注意提前做好熱身運動。
此季節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如羊肉、牛肉、雞肉、腰果、芡實、山藥、板栗等。食物烹調應似燉食為主,以保持營養較少流失,尤其適宜多食熱粥。
在小雪節氣裏,要保持愉悅心情,可以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多曬太陽,多聽音樂,學會調養自己。
小雪節氣的氣候變化
●開始降雪
小雪,表示降雪開始的時間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十月立冬小雪漲,鬥指己”,此時積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最冷季節來臨
小雪到了,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即將來臨了。這時黃河以北地區已到了北風吹、雪花飄的孟冬,中國北方地區會出現初雪,雖雪量有限,但還是提示人們到了禦寒保暖的季節。常有諺語說,“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小雪雪漫天,來年必豐產;果園清得淨,來年無病蟲”
小雪節氣的人體反應
●皮膚易生凍瘡
入冬以後,天氣寒冷,不少人易生凍瘡。凍瘡常常發生在手、腳、耳等部位,一般隻有紅、腫、痛的症狀。嚴重的可能起水皰,甚至潰爛。
●季節性情感失調
嚴寒冬季,北風凜冽,草木凋零,陽氣潛藏,陰氣旺盛,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受寒冷空氣的影響,在冬季會出現情緒抑鬱、昏昏沉沉等現象。
小雪節氣的養生原則
◆情誌的調神養生
小雪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從而影響到人體的正常生理,使髒腑氣血功能發生紊亂,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冬季應注意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
●養腎的好時機
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藏”,而“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由於陽氣閉藏後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較慢,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萬物藏,腎氣水旺”,冬季時節養“藏”而固腎氣,腎髒功能正常,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氣候變化。因此,冬天補腎最合時宜。
●注意潤燥、清內火
這個節氣裏,室內暖氣都開始供暖,外麵寒冷,人們穿得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就容易生“內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容易上火。
建議這時可以多喝點熱湯,選擇清淡的飲食,白菜、蘿卜都是芻季蔬菜,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而且白蘿卜能清火降氣、消食,非常適合在這個節氣裏食用。
宜溫熱、增苦的食物
●增加溫熱食物
小雪季節,天氣幹燥,溫度較低,人體中寒氣旺盛。因此,在這個時節需要補充一些能夠讓身體“熱”起來的食物,如羊肉、鵝肉、牛肉這些溫補的食品就是不錯的選擇。另外,養生專家推薦,在這個季節一些黑色的食物其實是更好的選擇。黑色的食物有很多種,包括黑木耳、黑芝麻,甚至泥鰍、黃鱔等,它們都是能夠迅速幫人體產生熱量的食物。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等不僅可以補養腎氣,還可以抵抗寒冷,而且能夠潤肺生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另外,還要多喝水。冬季氣溫低,天氣幹燥,容易出現口幹、咽幹、皮膚幹燥等。多飲水不但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水,還可以防治上述幹燥症狀,防止內熱的產生。
●減成增苦滋養心氣
小雪以後,自然界真正進入到萬物收藏、陽蟄陰浮的時節,人體的腎氣相對旺盛。《四時調攝箋》中講,“冬日腎水味鹹,恐水攻火,故宜養心”。意即冬季的飲食調養不宜過多食用鹹味食物,以免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致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冬天的飲食原則是減鹹增苦,抵禦腎水,滋養心氣,以保心養神,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
推薦小雪養生菜譜
●小米桂圓粥
取小米100克,桂圓肉15克,大米10克,白糖適量。將小米和大米分別淘洗幹淨,一起放入鍋內,加入桂圓肉,加水適量,置大火上燒沸,再用小火熬熟,加入白糖攪勻即可。早晚餐食用。此粥可補心腎、益腰膝,適用於心腎精血不足、腰膝酸軟症。
●胡蘿卜燉羊肉
取胡蘿卜300克,羊肉180克,料酒15覓,蔥末、薑末、蒜末各5克,白糖、鹽、植物油各適量,香油少許。胡蘿卜與羊肉洗淨瀝幹,並將胡蘿卜及羊肉切塊備用。將羊肉放入沸水焯燙,撈起瀝幹。鍋放入植物油燒熱,將羊肉放入大火快炒至頗色轉白。將胡蘿卜塊、水和適量料酒、蔥末、薑末、蒜末、白糖、鹽一起放入鍋內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煮約l小時後熄火,加入香油即可起鍋。此菜可補虛弱、益氣血。
●桂圓紅棗燒排骨
取豬排500克,紅棗50克,桂圓肉25克,小紅辣椒、蔥、薑、蒜、小茴香、八角、花椒、料酒、胡椒粉、鹽、白糖、番茄沙司各適量。豬排洗淨切小段;蔥、薑洗淨,蔥切段,薑切片;將豬排用蔥段、薑片、小茴香、花椒、八角、料酒、鹽醃漬30分鍾。
鍋中放油,煸香蔥、薑、蒜,放入豬排炒至兩麵金黃香味四溢;鍋中放入少許番茄沙司,加少許湯,大火燒開改中火燒30分鍾。開蓋放入紅棗、桂圓肉,加少許鹽調味,最後加白糖,改大火收濃湯汁放入洗淨的小紅辣椒點綴即可。此菜可補氣血、抗寒。
宜用溫補腎陽的藥膳
小雪節氣宜用溫補腎陽的藥膳。肉蓯蓉、鎖陽、補骨脂、鹿茸等有很好的補腎功效,搭配牛肉、羊肉、雞肉等溫補性的食物一起做成藥膳,溫補腎陽的效果更好。
●補腎潤腸飲
取肉蓯蓉、瓜蔞仁各15克,炒枳殼9克,升麻3克,鬱李仁6克,懷牛膝、火麻仁各12克,水煎50分鍾,溫服,每日1齊U,每日2次。此飲具有補腎降火,潤腸通便的功效。
方中肉蓯蓉味甘鹹,性溫,入腎、大腸經。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肉蓯蓉“補而不峻,故有從容之號”。因此,肉蓯蓉有補腎而不傷陰,潤腸通便而不傷身體的功效。
●鎖陽胡桃粥
鎖陽、胡桃仁各15克,大米100克。鎖陽煎水取汁,胡桃仁搗爛,與大米一同煮粥食用。本方鎖陽、胡桃仁能補腎陽,潤腸通便,用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
保精防寒邪,常練幹浴功
●慎房事保精血,冬天夜裏忌憋尿
《壽世保元》說,“精乃腎之主,冬季養生,應節製房事,不能恣其情欲,傷其腎精”。冬三月養藏之道的重要內容是保養腎精,做到房事有節。另外,如果經常憋尿,會使膀胱內括約肌和逼尿肌時常處於緊張狀態,功能受到影響,出現排尿困難、漏尿、失禁等症狀,還容易引起尿路炎、膀胱炎,甚至影響腎功能。
◆暖足避邪侵
人的足部距離心髒最遠,一旦受涼,將導致抵抗力下降,誘發多種疾病。手腳冰冷時用火烤不可取,如馬上用火烘烤會使血管舒縮紊亂,造成組織壞死,形成凍瘡,可用溫水泡足。
●注意頭部保暖
從這個節氕開始,東北風刮得多了,由於氣候雖冷卻還沒到嚴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圍巾。中醫理論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即頭部是所有陽經彙集的地方,最不能受風寒,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注意防寒、保護陽氣。
●常做幹浴按摩功可預防流感
具體方法如下:站、坐練功均可,全身放鬆,兩手掌相互摩擦至熱,先在麵部按摩64次,用手指自前頭頂至後頭部、側頭部做梳頭動作64次,使頭皮發熱,然後用手掌搓兩腳心,各搓64下,最後搓到前胸、腹背部,搓熱為止。
按摩太衝穴、腎俞穴和湧泉穴
●按摩太衝穴緩解鬱悶
太衝穴(見本書第15頁)是肝經的原穴,原穴的含義有發源、原動力的意思,也就是說,肝髒所表現的個性和功能都可以從太衝穴找到形質。先按太衝,然後找痛點,沒有痛點,就向行間穴推。這樣做能給人注入能量,為人排解鬱悶,讓人心平氣和。按揉太衝穴的手法也要注意,重按有瀉的作用,輕揉有補的功效。一般按摩四五十次即可。
●按摩腎俞穴緩解腎虛、腰痛
腎俞穴位於第2、3腰椎間水平兩旁1寸處(見本書第61頁),兩手搓熱後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50~60次,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對腎虛、腰痛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按摩湧泉穴緩解失眠
湧泉穴位於足心凹陷處(見本書第67頁),為足少陰腎經之首穴。方法是用右手中間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進行,各按摩60~80次至足心發熱為止。能強筋健步,引虛火下行,對心悸失眠、雙足疲軟無力等有防治作用。
中醫良方治療小雪時節易生的凍瘡
凍瘡常在冬季不知不覺中發生,表現為局部發紅、發紫、腫脹、癢痛,有時起水皰、糜爛、破潰。中醫認為,凍瘡是由於陽氣不足,外感寒濕之邪,使氣血運行不暢,淤血阻滯所致局限性炎症損害。小雪時節氣溫急劇下降,人體不能立即適應氣候變化,如果再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患凍傷,部位多在耳郭、手、足等處。凍瘡的複發很高,往往“一年生凍,年年都複發”。
鮮生薑可防治凍瘡。生薑切片,在冬季容易生凍瘡的皮膚上反複塗擦,每天2-3次,連續塗擦12天,可防止新發或再發凍瘡。如已生了凍瘡(未潰破),可將生薑擠出薑汁,在鍋內加熱熬成糊狀,涼後塗抹於患處。每日2~3次,連續幾天即可減除症狀或痊愈。
也可用刮痧療法治療凍傷。先刮拭脾俞、腎俞、命門三穴;接著刮拭外關穴;最後刮拭足三裏、絕骨、三陰交、太溪四穴。有健脾益氣、補精益髓、活血化淤的功效。每個穴位要刮至出現痧痕為止。凍瘡發生後忌用火烤、熱水燙等加熱措施,禁冷水浴、捶打患處等。
小雪要預防冬季抑鬱症
小雪時節,天氣變化大,天氣陰冷,氣壓又低,人體缺乏足夠的光照,導致一部分人出現情緒紊亂症狀,即冬季抑鬱症。冬季抑鬱症的典型表現是毫無緣由的情緒低落,懶於和家人朋友接觸。冬季人們最好是多到戶外活動和曬太陽,如果每天能堅持1—2小時的戶外活動,則基本上可以預防冬季抑鬱症的發生。
隻要正確認知冬季對人們情緒的影響,科學安排好工作和生活,調整節奏,增進入際交往和感情交流,盡可能減輕或避免各種生活刺激事件的影響。通過增加戶外活動以增加冬季的光照時間,合理安排膳食,能有效預防冬季抑鬱症的發生。
大雪——溫補避寒,驅寒保暖有講究
黃帝內經大雪養生經
每年公曆12月7—8日,太陽黃經達255時為大雪節氣。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大雪以後,各地氣溫顯著下降。江南進入隆冬時節,氣候溫和而少雨雪,平均氣溫較長江中下遊地區高2~4℃,雨量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現在l一2月。北方地區積雪覆蓋大地,一片銀裝素裹,“大雪冬至後,籃裝水不漏”就是這個時間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