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誕情急窘迫,一個人騎馬帶領親兵突擊小城想要逃走,大將軍司馬胡奮殺了他,後來又滅他三族。諸葛誕親兵幾百人還是嚴陣以待,不肯投降。魏軍每殺一個,就勸剩下的投降,還是沒人改變心意,就這樣他們全部被殺。
吳將於詮說:“大丈夫接受君主的任命,帶兵前來救援, 已經沒有勝算,還將被敵人俘虜,我不能這樣。”於是脫去盔甲衝入敵陣戰死。唐谘、王祚等人都向魏軍投降。魏軍俘虜了1萬多東吳士兵,繳獲的兵器堆得像山一樣。
蜀漢亡國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八月,魏下詔命令各路兵馬全麵攻擊蜀漢。派遣征西將軍鄧艾率領3萬士兵,從狄道向遝中進軍,牽製薑維;派遣雍州刺史諸葛緒領軍3萬人,從祁山進攻武都,切斷薑維的退路;派遣鎮西將軍鍾會統領10萬大軍,分別從斜穀、駱穀、子午穀進軍,欲乘虛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
渡陰平鄧艾襲川
蜀漢聽說魏兵將要抵達,就派右車騎將軍廖化前往遝中,做薑維的後援;派左車騎將軍張翼、董厥等人到陽安關口協助各據點防守。命令各據點都不準與敵人交戰,保住漢、樂二城,城中各有士兵5000人。
張翼、董厥向北到達陰平,聽到諸葛緒準備向建威發兵,就在陰平等待諸葛緒,在此駐紮了一個多月。鍾會率領各路軍隊齊頭並進,到達漢中。九月,鍾會讓李輔率領1萬人把王含圍在樂城、護軍荀愷把蔣斌圍在漢城。
起先,蜀漢的武興督蔣舒負責把守陽安口,但他整日無所事事,蜀漢朝廷派傅僉頂替他的位置,蔣舒因此懷恨在心。
鍾會派護軍胡烈為先鋒,進攻陽安口關口。蔣舒教訓傅僉:“現在敵人到了,不去進攻而閉城自守,不是好的打算。”
傅僉說:“我奉命把守此城,隻有保全它才是我的功勞;現在若違背命令出城作戰,如果戰敗,也沒有死得其所。”
蔣舒說:“你以保全此城為功,我以主動出擊勝利為功,讓我們各行其誌好了。”於是帶領自己的部下出擊,傅僉以為他是要去出戰,所以沒有設防。
蔣舒歸順了胡烈,胡烈乘虛襲擊城池,傅僉戰死。鍾會聽說陽安口關口已經攻下,就長驅直入,繳獲了豐收的糧食。薑維聽說鍾會率領的各支軍隊已經進入漢中,就率領軍隊返回。魏金城太守楊欣等人乘勝追擊,雙方發生激烈戰鬥,薑維兵敗撤退。又聽說諸葛緒已經切斷通道占據橋頭,於是就進入北道,打算繞到其後麵。
諸葛緒得到情報後,向後撤退了30裏。薑維進入北道30多裏,聽聞諸葛緒後撤,於是馬上調頭往回走,從橋頭通過。諸葛緒趕上去阻截薑維,晚了一天沒追上。
薑維退到陰平,聚集軍隊,想奔赴關城。又聽說關城已被攻下,就向北水撤退,遇到廖化、張翼、董厥等人,聚集兵力,據守劍閣以抵禦鍾會。
鄧艾進兵到達陰平,挑選精銳部隊,想和諸葛緒一起從江油直奔成都。諸葛緒的主要任務是攔截薑維,向西進攻不是他的任務,於是帶領軍隊前往白水,與鍾會會合。鍾會想專擅軍權,就偷偷奏報朝廷諸葛緒畏首畏尾,不敢前行,用囚車把諸葛緒押送回京,將兩路軍隊全部置於自己的統轄之下。
薑維排列陣營據守劍閣險要,鍾會進攻但沒有取勝。運糧道路又坎坷不平,很難運輸,魏軍糧食缺乏,鍾會就想領軍撤回。
鄧艾上奏說:“敵人士氣受到損害,應乘勝追擊,如果從陰平出發走小路,經過漢朝的德陽亭奔赴涪縣,出劍閣以西100裏,那裏是平原,道路平坦,離成都就隻有300多裏了。用奇兵衝擊敵人的要害,出其不意,劍閣的守軍必定會調頭回涪縣,那麼大軍就可以兩車並排著前進了;劍閣的守軍不回頭,那麼接應涪縣的兵力就不夠了。”
於是鄧艾從陰平越過700多裏的無人之地,鑿穿山嶺打通道路,架橋梁修閣道,山勢陡峭,峽穀凹深,險惡至極。又因為後勤跟不上,糧食也快要吃完。鄧艾用氈毯裹住自己,不顧危險滾下山去,將士們都攀著樹木懸崖,排列前進。
鄧艾先到江油,蜀漢守將馬邈不敵投降。鄧艾到涪縣後,諸葛尚、諸葛瞻統率諸軍抵禦,鄧艾無法再繼續前進。尚書郎黃崇是黃權的兒子,屢次勸說諸葛瞻應當講求兵貴神速,搶占險要地方,不能讓敵軍進入平原地帶,諸葛瞻猶豫再三,最終沒有接納。黃崇再三勸說,甚至急得哭了起來,諸葛瞻還是聽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