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吐根說:“一小撮盜賊,不下馬就能把他們擒獲扔到汾水裏!”高緯猶豫不決。
很多太監說:“他是天子,陛下也是天子。他還是遠道而來,我們憑什麼在護城河邊窩著呢?”
高緯說:“這話說得對。”於是填塞護城河,把水向南麵引去。
宇文邕大喜,率領各路軍隊進攻。雙方軍隊剛開戰,高緯和馮淑妃便在馬上觀戰。東麵的軍隊向後退了些許,馮淑妃畏懼起來:“我軍敗了!”錄尚書事、城陽王穆提婆說:“皇上快離開!皇上快離開!”
高緯和馮淑妃趕緊共同騎馬趕往高梁橋。開府儀同三司奚長勸諫說:“時進時退,是作戰時常見的現象。現在我軍軍陣嚴整,沒有傷亡,陛下把軍隊拋下要跑到哪裏呢?要知道馬足一動,人心驚恐混亂,再振作起來就很困難了。希望陛下馬上返回去重振軍心。”武衛張常山從後麵趕來,也說:“軍隊已經收攏,十分嚴整,圍城的士兵也在原位嚴陣以待。天子最好返回。如果不相信我的話,請陛下與內官前往巡視。”
高緯準備聽從他,穆提婆拉著高緯的胳膊說:“不能相信他的話。”高緯於是帶著馮淑妃向北逃走。北齊軍隊戰敗,有1萬多人都戰死了,丟棄的軍用物資、器械堆積如山,綿延了幾百裏。隻有安德王高延宗部全軍而還。高緯抵達洪洞,馮淑妃正對著鏡子塗脂抹粉,後麵聲音嘈雜,大喊敵人到了,於是再次逃走。
高緯到達晉陽,憂慮恐懼,不知道該怎麼辦。向朝臣詢問計策,大家都說:“應當減免賦稅勞役,安慰民心。聚集剩餘的士兵,背城死戰,安定社稷。”高緯想留下安德王高延宗、廣寧王高孝珩鎮守晉陽,自己前往北朔州;如果晉陽再失守,他就投奔突厥。群臣都認為不可以,高緯不聽。當天晚上,高緯準備逃走,沒有將領願意跟隨他。
十三日,北周大軍在晉陽集結。高緯任命安德王高延宗為相國、並州刺史,統領山西的軍隊,並對他說:“並州請你自己去奪取,現在該是我離開的時間了。”
高延宗說:“如果陛下還為社稷著想的話,就請不要離開。臣願意為陛下效力死戰,一定能打敗他們。”
穆提婆說:“既然天子已經決定,安德王不要再阻攔!”
高緯在夜裏衝出五龍門離開,想投奔突厥,可下屬都逃散了。領軍梅勝郎勒住高緯的馬苦苦哀求,不得已隻好返回鄴城。
穆提婆向西投降了北周軍隊,陸令萱自殺,北齊方麵誅殺了他們的所有家屬。宇文邕任穆提婆為柱國、宜州刺史,向北齊諸臣下詔,歡迎投降,凡投降者加官晉爵,大大有賞。於是北齊官吏相繼向北周投降。
宇文邕隨即攻下晉陽,繼續向鄴城推進。高緯很是慌亂,聽會望氣的人說,朝廷將會發生變革更替,於是就把尚書令高元海等人喊來,決定按照當年武成帝高湛禪位的舊例,將帝位讓給太子高恒。
次年正月初一,當時才8歲的北齊太子高恒即位,尊奉高緯為太上皇帝。十八日,北周軍隊到達鄴城城下;次日,北周軍隊包圍了鄴城,並把西城門焚燒了。北齊士兵出城迎擊,北周軍奮勇作戰,大敗北齊軍隊。高緯等人率領百騎向東門逃竄,北周軍隊攻入鄴城,派將軍尉遲勤追趕高緯。高緯抵達青州,馬上進入陳朝的邊境。高阿那肱卻秘密地聯絡北周軍隊,約定活捉高緯,於是屢次啟奏說:“周朝的軍隊還遠,我已經下令焚燒橋梁截斷道路。”高緯信以為真,暫時停留在青州。
北周軍隊到達關隘,高阿那肱馬上出降。北周軍隊很快到了青州,高緯把金子裝滿袋子係在馬鞍上,和皇後、妃子、幼主等10餘人騎馬向南逃竄,二十五日,逃到南鄧村,被尉遲勤追上,把他們全體抓捕,與胡太後一起押送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