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曾經在勤政樓設宴,群臣都坐在樓下,卻專門為安祿山在自己座位東邊設了金雞障,安置床榻,讓安祿山坐在前麵,並命令把簾子卷起來以示榮寵。又讓楊銛、楊錡以及楊貴妃的三個姐姐與安祿山以兄弟相稱。
安祿山可以出入禁宮,就趁機請求楊貴妃收他為幹兒子。玄宗與貴妃一起坐著,安祿山卻先跪拜貴妃。玄宗問他為何這樣行禮,安祿山回答說:“我們胡人先母而後父。”玄宗十分高興。
天寶十載(公元751年),玄宗下令在長安為安祿山修建宅第,花費巨資,建得十分壯麗。所用器物極其豪華,連宮裏的都比不上。玄宗經常對監工的太監說:“胡人眼界大,別讓他笑話我。”
安祿山過生日,玄宗和楊貴妃賞賜他很多衣服、珍寶、器物和豐盛的酒食。過了三天,又召安祿山進宮,楊貴妃用錦繡做成大繈褓,把安祿山裹起來,讓宮女用花轎抬著。唐玄宗聽見後宮的歡笑聲,就問原因,左右侍從說貴妃正為兒子三天洗身。玄宗親自前往觀看,十分開心,賞賜給楊貴妃洗兒金銀錢,又重賞了安祿山,盡情作樂,然後才罷休。從此安祿山在禁宮可自由出入,不受限製,有時候與楊貴妃同桌吃飯,有時候一整夜不出宮,即使有醜聞在宮外流傳,玄宗也不懷疑。
安祿山請求兼任河東節度使,玄宗就讓原河東節度使擔任羽林將軍,任命安祿山為河東節度使。安祿山兼任三鎮節度使,掌握大權賞罰自主,日益驕縱。安祿山因為過去見了太子從不下拜,如今見玄宗年事已高,一旦駕崩,將由太子繼位,因此心中有些害怕。又見朝廷武備鬆弛,頗有輕視中原的野心。
李林甫去世後,宰相由楊貴妃的遠房堂兄楊國忠擔任。安祿山因為李林甫比自己狡猾,所以對他十分畏懼佩服。等到楊國忠任宰相,安祿山頗為看不起他,兩人便產生矛盾。楊國忠屢次說安祿山要謀反,可玄宗卻不相信。安祿山雖然早就有叛亂的想法,卻因玄宗待他很好,想等到玄宗死後再反叛。這時楊國忠因為與安祿山不和,多次上言告他有謀反之意,玄宗不信。楊國忠又多次以事激怒安祿山,想讓他立刻反叛以取信於玄宗。安祿山最終決定立刻造反。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安祿山自八月以來,多次犒賞士兵整頓軍馬。這時,正好有官員入朝奏事回來,安祿山就假造敕書,召集所有將領,拿出偽造的敕書交與眾人看,說:“皇帝有密詔,讓我帶兵入朝,討伐楊國忠,眾將領應隨軍征戰。”將士們聽了,都十分驚訝,互相對視,但也無人敢反對。
十一月初九,安祿山率領自己統轄的軍隊及奚、契丹、室韋兵共計15萬人,號稱20萬,在範陽起兵造反。
當時唐朝經過長期的和平,百姓已有幾代沒有經曆戰爭,突然得知範陽有戰事,遠近都受驚動,恐慌不已,一時間整個中國頓時陷入的動蕩之中。
肅宗即位靈武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六月,玄宗在馬嵬驛殺死楊貴妃兄妹,將眾將士安撫之後,準備前往扶風。正欲出發時,當地的百姓攔在路上請求他們留下,說:“宮闕,是陛下的室家;陵寢,是陛下的墳墓。現在舍棄這些,打算去哪裏呢?”
玄宗勒住馬,停留了很久,命令太子李亨留下安撫百姓。百姓們就對李亨說:“皇上既然不願留下來,我們願意帶領子弟,跟隨殿下向東討伐叛軍,奪回長安。如果殿下與皇上都到蜀地去了,那麼讓中原百姓以誰為主呢?”一會兒,便有幾千人聚集起來。
李亨不願意,說:“父皇冒著艱難險阻到遙遠的地方去,我怎能不在他身邊?而且我還沒有當麵向他辭別,我要回去告訴父皇,請他守奪。”說完流淚哭泣,打馬想向西而行。
建寧王李倓與宦官李輔國拉住李亨的馬轡頭進諫,說:“胡賊進犯長安,江山分崩離析,如果不順從民心,怎麼能複興帝業!現在殿下跟隨皇上前往蜀地,萬一賊兵燒斷棧道,那麼中原地區就拱手送給叛軍了。人心一旦離散,很難再聚合,即使再想像現在這樣,還能夠做到嗎?
“不如聚集西北邊境的軍隊,召集郭子儀與李光弼在河北的軍隊,與他們一起東進討伐叛賊,收複兩京,平定四海,救社稷於危難之中,使大唐宗廟由毀滅中繼續生存。然後整理宮室,迎接皇上返回,這才是孝順的行為!何必因為區區溫情,像小兒女一樣眷戀不舍呢?”
廣平王李俶也勸李亨留下來。百姓們攔住李亨的馬,使他根本無法前行。李亨於是就讓李俶騎馬去報告玄宗。
玄宗勒住馬等待李亨,等了很久還不見太子返回,就派人去問,派去的人回來報告了情形,玄宗說:“這是天意啊!”於是從後麵的軍隊分出兩千兵力,以及飛龍廄馬留給了李亨。
玄宗通告將士說:“太子仁義孝順,可以繼承大唐帝業,你們應竭力用心輔佐。”
又派人對李亨說:“你要努力收複江山,不用掛念我。西北地區各族胡人,我一直待他們不薄,你一定可以得到幫助。”
李亨向著南方號啕大哭。玄宗又派人送給李亨東宮的宮女,並且宣旨要傳位給李亨,李亨不肯接受。
李亨已經留了下來,但卻不知該去何處。李俶說:“天色漸晚,不能停留在這裏,大家想到哪裏去呢?”沒有一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