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全忠篡唐
駐守潞州的昭義節度使丁會叛變,朱全忠燒毀營寨撤回,失掉很大威望。朱全忠恐怕由此失掉內外人心,就想趕快接受唐昭宣帝禪讓來震懾他們。
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正月初十,朱全忠進入魏州,生了病,留在節度使府內養病。魏博節度使羅紹威擔心朱全忠長期住在那裏會殃及自己,於是進見朱全忠,說:“現在四方發兵成為您禍患的人,都是假借擁戴唐室的名義,您不如先滅了唐,使他們不能作為。”
朱全忠雖然沒有應允,內心卻讚同了他所說的話,於是急忙起程返回,二十五日回到大梁。二十七日,唐昭宣帝派遣禦史大夫薛貽矩到大梁慰勞朱全忠,薛貽矩請求進見時使用君臣之禮,朱全忠拱手作揖讓他登上台階。薛貽矩說:“人們心中自有殿下的功業德行,天、地、人三靈已經另選新君,皇帝正要舉行舜、禹禪讓的事宜,我又怎麼敢違抗!”於是,在廳堂內向北麵拜了下去,與朝拜皇帝禮節一樣。朱全忠側身避開。薛貽矩回到東都洛陽,對唐昭宣帝說:“元帥有接受禪讓的意思了!”唐昭宣帝於是頒下詔書,打算等到二月時讓位給梁王朱全忠。又派遣宰相攜書信告知朱全忠,朱全忠仍然假意推辭。
二月,唐大臣上了聯名奏折,請求昭宣帝退位。初五,昭宣帝下詔,命令宰相率領百官前往元帥府,勸請梁王即位,朱全忠派遣使者辭退了他們。自此開始,朝中大臣、各地藩鎮節度使,乃至湖南的馬殷、嶺南的劉隱,都相繼上呈奏文,勸請朱全忠接受禪讓。
十三日,唐昭宣帝下詔,命令薛貽矩再次前往大梁,通知朱全忠禪讓事宜,又詔命禮部尚書蘇循將文武百官的奏箋帶到大梁。二十七日,唐昭宣帝頒下詔書讓位給梁王,任命使者率領文武百官準備皇帝車駕儀仗前往大梁。
三月初四,梁王朱全忠登上金祥殿,唐朝文武百官向他稱臣,自稱寡人。後來又改名為朱晃,下令去除唐年號,改年號為開平,國號大梁。尊奉唐昭宣帝為濟陰王,全部依照過去禪讓舊規。以汴州為開封府,稱為東都,因此東都洛陽為西都。
朱全忠的哥哥朱全昱聽說朱全忠將要即位稱帝,對他說:“朱三,皇帝是你能做的嗎?”後來朱全忠又與親戚在宮中飲酒賭博,喝到正酣時,朱全昱忽然把骰子扔到盆裏去,斜眼看著朱全忠,說:“朱三,你本來是碭山的平民,跟隨黃巢做了強盜。皇帝讓你擔任四鎮節度使,富貴到了極點,你為什麼一下滅了唐朝300年的社稷,自己稱起皇帝來?本該全家都被誅殺,還玩什麼賭博?”這番話讓朱全忠很不開心,大家不歡而散。
晉王叔侄爭位
後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晉王李克用長了個毒瘡在頭上,病得很重。大將周德威等人後撤至亂柳駐紮。
李克用要求他的弟弟振武節度使李克寧,監軍張承業,大將李存璋、吳珙等人,扶立他的兒子晉州刺史李存勖為繼承人,對他們說:“這孩子誌向遠大,必將繼承我的大業,你們要好好教導他!”
十九日,李克用對李存勖說:“敵人將李嗣昭包圍起來,我是見不到他了。等到喪事辦完,你和周德威馬上前去盡最大努力救他!”又對李克寧等人說:“亞子(李存勖的小名)就煩勞你們照管了!”話一說完就死了。李克寧維持軍府的紀律,內外無人敢造次。
兵權長期掌握在李克寧手中,有兄長死了弟弟就取而代之的勢頭。當時,上黨的圍困還沒有解除,軍中覺得李存勖太年輕,很多人私下議論,人心很不安定。李存勖害怕,就想把王位讓給李克寧。
李克寧說:“你是嫡長子,又有先王遺命在身,誰敢違抗!”將吏們想要謁見李存勖,李存勖在痛哭中,沒有出來接見。
張承業進去對李存勖說:“穩住基業才能稱為大孝,哭得多有什麼用!”於是扶著李存勖出來,於是李存勖繼位為河東節度使、晉王。諸將在李克寧的率領下最先下拜祝賀,李存勖就把軍府事務全部委托給李克寧。
當初,晉王李克用收養許多軍中勇猛的士兵為養子,寵信他們如親兒子一般。等到李存勖繼位,是養子中年紀最小的,而且手握兵權,很多人心裏鬱悶不服,有的借口生病不出門,有的進見新王不叩拜。
李克寧的權力重地位高,得到很多人的歸服。李克用養子李存顥暗中勸說李克寧,說:“哥哥死了,弟弟繼位,自古就有這樣的。讓叔叔叩拜侄兒,道理上講得通嗎?放棄了上天所賜予的,後悔就來不及了!”
李克寧說:“我家世代因父慈子孝而為天下人知,先王的基業如果有了歸屬,我還能再有什麼要求?你別再胡說,否則我殺了你!”
李克寧的妻子孟氏,向來剛強蠻橫,每個養子的妻子都被派到內室勸說孟氏,孟氏認為有道理,並且擔心這些話泄露外傳後把禍患招來,所以也屢次逼迫李克寧。李克寧性情怯懦,每天被大家的言語蠱惑,漸漸也有所動搖。
李克寧又與張承業、李存璋失和,屢次責備他們。又因故擅自殺死都虞侯李存質。要求兼任大同節度使,以蔚州、朔州、應州為巡屬,都得到晉王應允。
李存顥等人為李克寧謀劃,趁著晉王前往李克寧家拜訪之時,殺死張承業、李存璋,擁奉李克寧為節度使,把河東九州所有土地歸附後梁,並且拘捕李存勖及太夫人曹氏,押送到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