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後晉紀(2)(1 / 3)

十一日,任命趙瑩為門下侍郎,桑維翰為中書侍郎,都為同平章事;知樞密使事也由桑維翰來代理。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的職位被授予楊光遠,劉知遠為保義節度使、侍衛馬步軍都虞侯。

後晉高祖和耶律德光將帶兵向南進發,想留一個兒子守河東,向契丹皇帝征求意見,後晉高祖所有的兒子都被契丹皇帝叫出來,讓他親自選擇。

高祖哥哥有個兒子叫石重貴,他父親石敬儒很早就死了,他被高祖收養為義子,容貌類似高祖而身材很矮。

契丹皇帝指著他說:“這個大眼睛的人可以。”石重貴就被高祖任命為北京留守、太原尹、河東節度使。

前鋒由契丹將領高謨翰來擔任,他與降卒一起前進。

十二日,到達團柏穀,與後唐軍隊交戰,最先逃跑的將領是趙德鈞、趙延壽,符彥饒、張彥琪、劉延朗、劉在明接著遁去,士兵大規模地潰逃,踩死了上萬的人。

十四日,劉延朗、劉在明逃到懷州,後晉高祖已即帝位的消息才被後唐末帝所知,楊光遠已經投降。大家商議認為:“天雄軍軍府還堅固,契丹一定害怕到山東,不敢南下,到魏州去是皇上最好的選擇。”後唐末帝由於李崧素來和範延光友好,便拿這件事同李崧商議。李崧勸末帝南歸,末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符彥饒、張彥琪到河陽,秘密報告末帝說:“如今數量巨大的契丹部隊正向南開進,黃河水淺,人心離散,這裏無法守衛了。”

後唐末帝下令馬軍都指揮使宋審虔、步軍都指揮使符彥饒、河陽節度使張彥琪、宣徽南院使劉延朗帶領1000餘騎兵到白馬阪巡視陣地,投奔後晉軍隊的有50餘個騎兵。

將領們對宋審虔說:“要打仗在哪兒都可以打,誰肯站在這裏為他賣命?”都憤憤地回到營中。

二十五日,末帝又提出再次回到河陽去的意見並同宋審虔等四位將領商議,但將校們都已著急送奏章迎接後晉高祖石敬瑭,沒人理他的茬兒。

高祖怕後唐末帝西逃,在澠池之地派了1000名契丹騎兵扼守。

二十六日,後唐末帝李從珂和曹太後、劉皇後、雍王李重美並同宋審虔等人,攜帶傳國玉璽在玄武樓上自焚。

當晚,後晉高祖進入洛陽,劉知遠依照高祖命令負責防衛京城。劉知遠把漢族士兵分出來讓他們回到營房去,把天宮寺當做契丹士兵的住所,城中秩序嚴整,沒有人敢違犯命令。因躲避動亂而逃到城外藏起來的人,幾天之內就又回到城裏從事之前的營生了。

公元937年(後晉高祖天福二年)正月二十五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的職位被授予李崧,桑維翰兼樞密使。這時天下剛剛被後晉奪取,很多藩鎮不服從命令,或者表麵雖然服從心中卻很不安。戰爭過後,國庫空虛,民間窮困,而契丹又毫無節製的索取。

桑維翰勸高祖要安撫藩鎮就要以誠相待,拋開怨恨,用恭敬言辭和豐厚禮物來侍奉契丹,用訓練士兵、修造兵器來加強軍備,要使倉庫充實就要發展農業和養蠶業,以開展貿易來豐富貨物。

幾年之間,中原就漸漸恢複了安定。

安重榮反後晉

成德節度使安重榮行伍出身,粗豪直率,仗著勇力驕橫暴虐,常對人說:“現在的天子位置要靠兵馬來奪取。”

有一根幾十尺高的旗杆豎立在他的辦公地點前,安重榮曾經挾著弓箭,對手下說:“如果我能射中杆上的龍頭,我就承擔著天命。”隻射了一箭,正中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