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攻心為上1(1 / 2)

文天祥出使蒙元大營後的第二天,尹士和麻士虎正在大帳裏商討軍務,守衛來報宮裏有人來傳旨。

尹士與麻士虎慌忙出帳迎接,宮裏的人沒有多說,宣讀了聖旨,然後交給尹士就走了。

聖旨中說,國難之際,文愛卿響應“哀痛詔”,招募義軍,披星戴月,千裏勤王,其心可嘉,其名千古。然文愛卿出使元營至今未歸,朕十分擔憂,義軍為文愛卿一手建立,忠勇愛國,今日特命人犒軍,深表撫慰。茲認命尹士為從三品護軍歸德將軍,賜爵開國候;封麻士虎為正四品輕車都尉宣威將軍,義軍其他將官尹愛卿可擬出名單,酌情拔擢,上報朝廷即可。元軍虎視眈眈,京都危難,義軍接旨後即日開赴東城接防,欽此。

尹士與麻士虎急忙領旨謝恩,皇帝此次賞賜還真不少,一方麵加官進爵,一方麵送來不少肉食美酒。

宮人剛走不久,又有人來報陸秀夫和高仁傑前來,尹士與麻士虎趕緊再次出帳迎接,落座後陸秀夫表明來意,他和高仁傑對文相公出使蒙元大營至今不歸深感不安,特意過來看望義軍,希望尹士和麻士虎穩定情緒,安撫義軍。他還說如今太後惶惶不可終日,朝政幾乎混亂,為了力挽狂瀾他已經奏請太皇太後讓高仁傑主持軍務,安排城防。

尹士和麻士虎急忙謝過陸秀夫和高仁傑。高仁傑道:“二位將軍不必客氣,文相公身陷賊營,本相心如刀絞,眼看元軍即將攻城,太皇太後和皇帝陛下始終拿不定主意,陸相公和本相商議,斷斷不可束手就擒,必須想辦法控製局勢,如若不行可否請皇帝陛下移駕臨安城,到別處建都再行抗元,不知道尹將軍和麻將軍作何想法。”

文天祥在書信裏說過此事,麻士虎心急口快,聽高仁傑說要請皇帝陛下移駕臨安城,他就憋不住,忙道:“高樞相,文…”

他話還沒說出,尹士已經接過話:“文相公身陷囹圄,義軍情緒不穩,移駕臨安城這等大事,恐怕末將和麻將軍都無權做主。如今元賊在城外虎視眈眈,臨安城危在旦夕,末將覺得當今最緊要之事就是守住城池,防止元賊攻城。”

尹士心細如發,雖然文天祥書信中交代過同樣想法,但文相公的想法又與陸相公和高樞相不同。文相公的意思是等太皇太後確定投降之後再行動,而高樞相剛剛的意思是早作準備,提前行動,不等太皇太後最終態度。如此一來,彼此之間有些衝突,尹士不敢過早表明態度。畢竟義軍是忠君愛國,護國護民的朝廷欽命正義之師,是文相公為響應“哀痛詔”進京勤王而一手招募的,文相公的立場至關重要,挾持皇帝出走臨安城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做的。

高仁傑本來是想試試尹士和麻士虎的態度,尹士已經聽出來意,忙一番話把他搪塞過去,高仁傑當時就怔住了。

陸秀夫察言觀色,知道尹士小心謹慎,忙笑道:“尹將軍說的對,此時確實應該考慮防守要務,目前太皇太後還沒有最終拿定主意,我等做臣子的切切不可非議,這些事以後再說。本相實話實說,本來本相和高樞相打算隔日過來看望二位將軍,哪知道一大早太皇太後就派人傳我二人進宮商議是戰是降,本相和高樞相堅決要求拚死抵抗。太皇太後情緒低落,默默無言,我二人知道多說無益便趕緊出了宮。在路上高樞相和本相商議,太皇太後可能降意已決,我等必須早作打算,不能太過被動,錯過大好時機,所以特來義軍大營與二位將軍商談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