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製杜康酒的泉水--酒泉,位於酒泉溝裏。酒泉水清洌碧透,味甜質純。每遇夏季,可聞到一股天然的酒泉香。杜康酒屬濃香型,以優質小麥采製高中溫混合使用,又精選糯高粱為釀酒原料,並采取"香泥封窖、低溫入池、長期發酵、混蒸續槽、量質摘酒、分級貯存、陳釀酯化、精心勾兌"等先進工藝。
在當今釀製杜康酒的人當中,有一個人名叫肖筠,她是一個聰明又可愛的女孩,對酒文化深有研究,簡直是得到了父親的真傳,1968年,在杜康故地,伊川白酒廠成立,但在那個糧食緊缺的年代,哪有餘糧大規模造酒?然而,恢複杜康酒生產的工作在田中首相訪華之前就已經開始在洛陽進行了。1971年7月,伊川縣白酒廠釀酒師何修路帶領本廠考察組赴安徽酒廠參觀學習,隨後,洛陽人又多次調查、小試,多次失敗,又試製,努力探尋恢複曆史名酒杜康酒的方法。
而肖筠的爺爺當時就在這群人裏麵,她爺爺又將釀酒的知識傳給她爸爸,她爸爸自然就傳給了她。其實這種流傳千古的酒早已失傳,釀造方法當然也失傳,在尋找釀造方法的時候下了不少苦工,當時也沒有先進的釀酒設備。
在大家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終於在1972年11月,洛陽人將試製的杜康酒送到北京國家輕工部釀造研究所評審,得到高度讚揚:“清洌透明,柔潤芳香,醇正甘美,回味悠長。”
當時肖筠的爺爺別提多高興了,那時候釀製杜康酒也是為國爭光。1973年,杜康酒生產由實驗室小型實驗轉入工業試產進展順利,當年試產杜康酒35.7噸。杜康酒恢複生產並投放市場,在國內引起了巨大轟動和反響,幾十噸杜康酒,從洛陽到鄭州、北京一下子就銷完了。
杜康酒的成功,來源於所有人的努力,大家這麼用心的去釀酒,結果卻是為了一個日本人,當時的首相田中角榮。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田中首相在宴會上顯得格外輕鬆,一連喝了幾杯茅台酒。然後,他想起了曹*的《短歌行》,他向周總理提起“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陪同的郭沫若當即向客人介紹了杜康酒的淵源。聽了郭沫若的介紹,田中首相說,茅台酒已經這麼好喝了,那酒中仙品杜康酒豈不是更好喝?周總理就對田中首相說,我今天請你喝茅台,等以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再請你喝杜康。
因為周總理,大家都願意吃苦的去複興杜康酒。田中首相離開中國後,周總理提出:複興杜康,為國爭光。關係的國家的事情,大家一下子就覺得全身充滿氣力。雖然洛陽恢複了杜康酒的生產,但是1974年,田中角榮因被指金權政治而下台,隨後服刑。周總理也於1976年1月逝世。
事情總是不會像我們預期打算的那麼完美,許多事情留下了遺憾,實現總理的諾言成為洛陽人的心願。1979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杜康酒開始打入國際市場。洛陽人得知冶金部組織了訪日代表團,就委托該代表團給田中角榮帶去杜康酒,並寫了一首贈田中角榮的詩:“田中原首相,和好利家邦;獻上杜康酒,周公古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