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現象中月亮由小逐漸變滿,變圓就是滿月,一般在每月的15日,滿月是指月和太陽的黃經差達到180度時的瞬間也稱望,以及此時的月相也稱望月。相鄰的兩次滿月總是相距29.53天。
滿月的時候,月球和太陽分別在地球的兩側。若此時為正對麵,即發生月食。滿月的日周運動,和春秋、冬夏相反的太陽的日周運動幾乎一樣。日沒時升起,在午夜時位於南中,在日出時沉沒。
夏季的時候,中國大部分地區可以看見其從東南方向升起,低平的位置橫穿南方的夜空。冬季的時候偏北,南中時分的滿月在夜空的較高位置。春分?秋分時候從正東附近升起,在正西附近落下。
在陰陽曆中,每月的十五日前後必定為滿月。因此在農曆中將十五日稱為“望月”。
從古至今,大多數人相信月亮和生命現象有關。許多似是而非的說法出沒於民間傳說、宗教、占星術、文學藝術和現代影視傳媒中。甚至有科學家不斷提供統計數字,說明月相與人口出生率、女性生理周期、謀殺和自殺、風流韻事、癲癇發作、抑鬱、瘋狂,甚至各種精神病有關。
有些科學家認為:月球引潮力是海洋潮汐的主要成因,人體中百分之八十是水分,所以,月亮盈虧也能引起人和許多生物的“生物潮”。
實際上,對這種說法早有人根據萬有引力的公式精確計算過,他們說,月球引潮力對人體內任何流動或循環的體液的作用,應是該體液重量的大約三十萬億分之六。也就是說,人手裏拿的一本書對人施加的“引潮力”是月球引潮力的千萬倍。
月圓之夜在電影裏還是異類現形時分,狼人、豹人露出他們的尖牙利爪,吸血鬼或僵屍則為那些古老神秘的欲望四處遊走,相比之下,東方文化中的月圓之夜要溫馨許多,它代表思念、鄉願、愛情和團圓。
“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月亮了吧,真是美麗。”你在觀賞月亮的同時,是否也會有這種感慨,在中國,月亮寄托的是人們思鄉、思家的情感,是一種美好的寄托。
就像是中秋節一樣,大家一起吃月餅賞月亮,大家隻是看到了月亮的美麗,卻從沒有人真正的去了解月亮,月亮背後是有著它自己的秘密。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而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