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西北徒步千餘裏(1 / 2)

四月二十一,星期四,晴

四十多天的長途跋涉,總算安全抵達烏市,在荒涼大漠中,人與人之間沒有任何的名利、高低之差,所有人以平等的人格相處,充滿溫情與關懷。所有的路程都必須靠雙腳去丈量,無論前方怎樣,決定要上路,必將堅持到底。一個幸福的趕路人更會把徒步過程當做享受,因為每一次遠離,也是一次靠近,遠離喧囂都市,靠近清靜自然。一步步走向自然深處,在山嶺間、在溪流旁,依著篝火、枕著睡袋,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中,享受真正的生活,體驗生命的真諦。

那日嘉峪關和楊明傑一別,加入到徒步的隊伍裏。隊伍有兩個小隊組成,從西安出發的,已經走了一個半月。一周後,在瓜州分開,一隊要去敦煌,共計十五人,穿過QH進入NQ縣城,最終到拉薩,全程大概三千多公裏,耗時三個月,能堅持到達的人數不詳。

我們的小隊去XJ從西安到嘉峪關已經退出了一些人,我加入的時候還剩十三人,到達烏市的時候也隻剩下七人,畢竟徒步過於辛苦,能堅持下來的人都和瘋子差不多,不好意思,我是引用了隊長王磊樂的說法。王磊樂是真正的徒步愛好者,GX桂林人,足跡遍布整個中國,每年都會有半年時間在路上,在深圳開了一家叫十一路戶外的公司,這次是他親自帶隊。

王磊樂給我們說,十一路就是雙腳的意思,我也懂得他們公司的初衷,很形象!公司平時就是銷售一些戶外用品,組織一些人徒步或者自駕,收取一定的費用。

楊明傑曾經參加過王磊樂帶隊的BJ到深圳徒步,據說足足走了兩個多月,也成了朋友。王磊樂經常更新微博,楊明傑得知消息後推薦我參加,許多事情都是來不及思考就發生了的,其實開始我也感覺不到有什麼意思,後來想想也沒有什麼事就參加了……

出發前,在王磊樂的指導下選購了一些裝具,一個帶防水罩的八十升背包,徒步鞋兩雙,後來知道也是防水的,要是我自己買肯定沒有人家的實用,遮陽帽,T恤,速幹襯衣,薄外套,速幹褲,衝鋒衣,衝鋒褲,手套,圍巾,抓絨帽,帳篷,睡袋,防滑墊,防潮墊,軍用鏟,軍用水壺,保暖水杯等,背上的時候就已經後悔參加了,真的不輕。

出了城區向西南走了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兩隊人馬到了天下第一關。從外麵乍一看,嘉峪關不過是普普通通的一座關城。進得城來,才發現其中是天外有天。關城其實有三重城,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簷歇山頂式高台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火台等組成,飛簷向天,一磚一瓦無不訴說著塞外的寂寥和雄壯。天下第一雄關的美譽絕不是浪得虛名,雖然我見過西安南門的甕城,還是忍不住要讚歎嘉峪關的城中有城,別有洞天。

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十幾公裏的峽穀地帶,峽穀南部的討賴河穀,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古人選這個地方建設攻防設施,真是獨具慧眼。嘉峪關附近烽火台、墩台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台數十座,數量驚人。細看四周的城牆,並不高,都用泥土築成,完完全全就是一座土城嘛!粗糙的部分是明代的遺址,光滑的部分是近代修複的時候加上去的,配上四周的戈壁,顯得如此古樸和蒼涼。嘉峪關似乎隔開了兩個世界,東端人口稠密,西端少則百裏無人。

喜歡嘉峪關,因為它很雄偉很壯觀,是天下第一雄關。更重要的一點,不少古裝電影曾在那裏取景。從前看電影,角色們總喜歡很神秘並很跩的說“出關”,於是在我還小的時候便覺得“關”是個很神秘的地方,似乎一離開那裏就可以擺脫所有的江湖恩怨、官場糾結與塵世喧囂,同時感受到的是碧海藍天或一望無垠的茫茫大漠,連空氣都是清新自由的。嘉峪關正是一個能讓人擺脫塵世的地方,站在高高的城牆上可以遠眺連綿的祁連山與無邊的戈壁灘,孤鷹盤旋於天地間,令觀者切身體會“風吹草低見牛羊”和“春風不度玉門關”的邊關風情。

因為有我這樣的新人加入,隊長有意把速度放慢了一些,共走了三十公裏,到預計的地方紮營,記得叫玉門東鎮的地方,為什麼那麼清楚地記得,隻因為是第一天,感覺體力有些跟不上了,就隨便在路邊搭了帳篷。四輛補給車給我們準備了些吃的,我問隊長為什麼不住酒店什麼的,隊長告訴我說,那太沒有意思了,再說一路也沒有什麼酒店,先適應適應,後來才知道一路都不住酒店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