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地震撕裂熊貓保護區(1 / 3)

第1章地震撕裂熊貓保護區

“消息樹”倒下的時候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與映秀以北的三江直線距離僅十餘公裏的臥龍山,響起開山炮般的巨響,山頂上的“消息樹”轟然倒下,滾下懸崖,向臥龍人報信:大地震來了!

那是一棵孤零零的小葉青岡,樹幹粗壯,枝葉繁茂,足有百歲。山下就是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臥龍人親切地叫它“消息樹”。上個世紀80年代初,山頂上架設過第一個電視差轉台,當地村民曾牽線線一樣爬上陡坡,觀看滿是“雪花”的電視節目。那棵樹,仿佛是信息的來源,理所當然地成為臥龍的地標。

那一刻,“消息樹”倒下,中國大熊貓研究中心所在地臥龍也向川陝甘三省所有大熊貓保護區報信:大地震來了!

那一刻,與臥龍同屬於邛崍山係的寶興,建於1838年的鄧池溝大教堂,梁柱劇烈搖晃,屋頂的小青瓦像狂風中的樹葉,嘩嘩地被掃落下來。聖母像前的燭台紛紛倒下。阿爾芒德·戴衛神父——這位1869年發現大熊貓的偉大博物學家,像是不忍目睹眼前的悲劇,頃刻之間塵土掩麵。

那一刻,在與臥龍一江之隔的都江堰市龍溪—虹口自然保護區,那座著名的高山堰塞湖龍池,突然掀起滔天大浪,朝岸邊猛撲而來,將正在湖邊巡護路上行走的職工卷入湖中。

那一刻,離映秀三百多公裏的岷山北麓的青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爆發了一連串潰崩型的山體大滑坡,以空前規模對珍稀動物進行了“大圍剿”。碩壯的牛羚,飛跑的毛冠鹿,靈巧的獼猴,機警的豹貓,紛紛被像炮彈一樣密集的飛石擊中,倒成一片。連長翅膀的紅腹錦雞也沒能逃出死亡的陷阱!

那一刻,與汶川一山相鄰的彭州白水河自然保護區的東林寺、大坪、王家壩、中壩四個保護站全被震垮,數百家“農家樂”被搖成一片廢墟,小魚洞大橋轟然垮塌,通向銀廠溝風景區路的兩邊,大山“合攏”,數百遊客或死或傷,著名的大小龍潭風景點蕩然無存。

那一刻,四川中部的重鎮南充震感強烈。中國著名的熊貓專家,80歲的胡錦矗教授,正在西華師範大學的標本室工作。地震使所有的標本動起來——牛羚在拱,金鷹欲飛,鱘魚在遊。

那一刻,北京、上海震感強烈,半個中國被震撼。地震波及到秦嶺山中的佛坪自然保護區。山脊上那座高高的瞭望塔,鋼鐵架構在劇烈搖晃,發出痛苦的嘎嘎聲……

當“消息樹”倒下之後,冥冥之中我聽到川西北森林在呼喚。

我立即聯係臥龍的張和民、王鵬彥,唐家河的鮮方海、諶利民,北川的謝興鵬……全是忙音。

臥龍讓我揪心!北川讓我揪心!青川讓我揪心!

大地震,把我埋藏於記憶深處的,關於熊貓與人的故事,紛紛倒騰出來:

27年前,五一棚大熊貓野外觀察站的冬夜,凍硬的毛巾在風中拍打出木梆的節奏,火塘旁沾滿泥水的膠鞋們,親親熱熱擠在一起,烤出濃烈的臭膠味。胡錦矗教授、潘文石教授、夏勒博士,以及來自川、陝各自然保護區的技術骨幹在這座帳篷城結下了深厚友情。20世紀80年代初,中外專家密切合作,跟蹤研究大熊貓,那堅定的足跡和數萬裏風雪,凝結成經典之作《臥龍的大熊貓》。在那裏,我體會到了野外工作的艱辛,也領略到拾到新鮮熊貓糞便、發現熊貓的雪地足跡的興奮。

1991年5月,我曾率領兩百多名中外科幻作家到臥龍,與熊貓合影。英國科幻大師奧爾迪斯說,上帝怎麼會創造出這樣美麗的動物?上帝豐富的想象力讓我們感到慚愧!

最難忘,1995年五一節,我陪同韓國著名畫家康禹鉉參觀了熊貓飼養場之後,登上海拔2650米的五一棚。那一天,成都熱得人人穿短袖,而五一棚剛剛下過了一場春雪。粉紅的、鵝黃的、鮮紅的、淡紫的高山杜鵑將五一棚簇擁著。枝葉上,閃著銀光的積雪將花朵襯映得更妖嬈,更動人心魄!康禹鉉說,如此美而豐富的色彩,我怎麼表現啊!當夜,韓國畫家與五一棚的工作人員唱歌、狂飲、跳舞。康禹鉉不斷在紙上寫漢字,加上繪畫,作為“語言交流”。我在紙上介紹了四姑娘山的雪峰,銀廠溝的浪花,巴朗山的花海,英雄溝的原始森林,康禹鉉還沒有看到呢,天亮前,他用漢字寫下“遺囑”:這裏太美了。我死在這裏也值得了!

什麼是悲劇?悲劇就是把美麗的東西撕裂給你看!

大地震讓我感到撕裂的痛苦——30年來,我上百次去臥龍,多次去唐家河、去寶興、去北川,美好的記憶難道會永遠消失?

保護區的朋友和兄弟們的命運如何?

熊貓將如何渡過大災難?

藍色星球上的熊貓之旗

這個世界,不能沒有大熊貓!

我們這個藍色星球上的一切生命,都與兩麵旗幟息息相關。一麵是維護全球和平,被六十多億地球人認同的聯合國的會旗;一麵是以維護全球生態平衡,保護所有生物為己任的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的會旗,也就是熊貓之旗。

1961年,當WWF醞釀成立之時,歐美科學家就在苦苦尋找一個能代表地球一切珍貴的瀕危物種的、全球認可的LOGO。英國的斯科特勳爵傾心血,描圖稿,畫了一隻可愛的大熊貓——當時,中國雖然緊閉著國門,但此方案一舉通過。

在WWF的宣言中寫道:大熊貓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珍視的自然文化的寶貴遺產。

30年來,耳聞目睹了太多太多的熱愛大熊貓的故事……

1983年秋天,華盛頓動物園的大熊貓“玲玲”生下的幼崽隻活了三小時,為此WWF總部下半旗誌哀。

1985年4月,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瑞典主席溫伯格一行,在臥龍與熊貓親密接觸後,激動萬分。與當時的四川省省長蔣民寬見麵時說,大熊貓圖案組成了我們WWF的會旗和會徽,保護大熊貓就是保護全世界的野生動植物。我沒有什麼禮物送給你,我們訪華團的成員都學會了熊貓走路——熊貓是世上唯一的,前後肢均呈“內八字”的哺乳動物——於是,老人便帶著眾團員,在會客廳的地板上,四肢著地,學著熊貓“爬”了一圈,白發蒼蒼的七旬老人爬出一頭大汗,讓站在一旁的所有中國人感動得流淚。

1987年8月,我到東京上野動物園去探望在日本出生的熊貓幼崽“童童”。時值午後1時,淺倉繁春園長說,你得耐心等兩小時,“童童先生”在睡午覺。兩小時後,我從園長辦公室出來,來到“童童”的“公館”。眼前的情景讓我震驚:在烈日烘烤下,至少有數千名“粉絲”,已排了兩個多小時的長隊,為了能在“童童”麵前停留30秒!望著靜靜的長隊,我不禁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