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瑤腦子裏閃過了墓主資料——少得可憐。林氏,昂州人,武王少年時遇刺,為救武王而死。OVER 。
後世有許多猜測,林瑤也做過類似的功課,各種不靠譜的都有。信息時代,誰都能在網絡上發點嘩眾取寵的言論,比如這個是武王的同性戀人之類的……真是各種不靠譜的都有,讓人看了氣得個半死。
希望這一回出土的文物能有助於解讀這一段曆史。凡文物,帶字的價值最高。既然是玉簡,上麵的字……林瑤簡直不敢想。睡飽了,她的精神也回來了,恨不得馬上就能見到實物好開工。
到了現場,才發現林氏墓被拉了警戒線給圍了起來,然而動的隻有墓前的一小塊地方而已。
楊師伯介紹說:“不是盜洞,也不是隨葬品。應該是下葬之後又後埋的。誰埋的也不知道,正在清。這家的人,經常辦些不靠譜的事兒,你們懂的。”
張教授嘴角一抽。
這幾家人,曾經辦過一件古代喪葬史上的奇葩事件。人家都在棺材上寫:開者即死。第二代魯王顏希賢夫婦合葬墓圍了一圈的石板,上頭寫著仨字兒“逗你玩兒”,也不知道是哪兒定製的。後來真有盜墓的摸到了石頭,差點沒氣死。鑿透了石板才發現,裏麵空空如也,啥也沒有。
大家真的就以為這墓是空的了,由此演生出種種傳說。直到有一天,當地規劃要建個工程,一鏟子下去,好大一個古墓,才手忙腳亂地搞維護。真是坑死爹了。
張教授慢悠悠地接口道:“你運氣好,玉簡,不是絲帛,嘿嘿。說不定,真是那一位的手筆呢。”
國人重玉,古人更重之,能有這麼大手筆,湊這麼多玉——哪怕隻是雜色的——隻是用來刻字,也是很難得的。或者說,這些玉片出現在林氏墓前,本身就是個大BUG。
楊師伯道:“還有一種可能你沒說……”那就是,這些東西的實際價值沒那麼大,可能是造假,或者根本沒那麼早的年代。
“總歸是保下來了。看這個土層,年代不會晚。質地也不錯呀!”玉質適合保存,字居然是刻上的,而不是用朱砂寫的,直接水洗都行。還不像是絲織品,起古墓發現絲織品才叫坑爹!楊師伯做學生那會兒,跟著老板下工地,曾親眼看到一件刺繡精美的大紅繡裙就在眼前,幾秒鍾內走完了被封印幾百年的時光,褪去了光鮮,脆得完全沒辦法用手去拿。
林瑤伸頭一看,一堆人已經幹上了,一麵清土,將碎片起出來,一麵拍照,給碎片編號。年代早的在上層、年代晚的在下層,編上號碼,有助於修複工作。
正幹著,楊師伯的手機響了——顏家來人了。
顏氏這個姓氏,同一姓的人關係也是錯綜複雜的。有以皇女封王的,女王的子女改隨母姓襲爵了,就跟表兄弟們一個姓兒了,到了要結婚的時候,還得現查族譜,看是不是同父係的。同姓不婚的宗法,就是這麼被漸漸破壞掉的。
這一回來了倆,同姓,卻是表姐妹。表姐隨母姓,表妹隨父姓。剛剛鬩完牆,爭到了出這一趟外頭的名額,兩人的表情都有些沉重。祖上的筆記很多,但是最奇葩的那一朵卻因為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對一些事情諱莫若深。又不好刨自己的祖墳,天知道這群逗比會設什麼陷阱,就隻有寄希望於此了。
事實上,史學界一直有一個懷疑——武王搞女官製度、搞女學,並不是某些人認為的擔心“功高震主”無法收場,而是有意識有目的地在爭取女權。雖然這種說法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他們認為,在當時的環境與背景下,經濟發展不足以支持有這種思想的出現。證據就是,到目前為止,根本沒有相關記載、文物能夠支持女權說。隻能認為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