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桓仁滿族自治縣雅河鄉灣灣川村黨支部書記李春平
灣灣川村位於桓仁縣城南部,距縣城15公裏,素有“北國第一洞”之稱的望天洞景區就坐落在該村。近年來,該村黨支部先後被授予省級“五個好”村級黨組織、本溪市新農村建設黨建工作示範點等榮譽稱號。大部分農戶在村黨支部的帶動下發展了葡萄種植、農家院餐飲等致富項目,2012年村人均收入達到了1.6萬元。
可是在10年前,灣灣川村在雅河鄉11個行政村中,集體經濟和農民人均收入都排在下遊;村黨支部在群眾中也沒有什麼威信,工作雜亂無序;集體收入幾乎為零;村內街道狹窄,房屋破舊,環境髒亂,基礎設施較差;黨員群眾思想渙散,各幹各的,多數群眾隻依賴僅有的土地資源,潛移默化地形成了“高粱玉米豆,春種等秋收”那種靠天吃飯、靠地生存的傳統思維模式。“說實話,那時候吃的是不愁,但手裏沒錢,村集體也是窮得叮當響,守著這樣的‘窮攤子’,我心裏真不是滋味。”自從1994年開始就擔任灣灣川村黨支部書記的李春平感慨地說。
1994年,複員回鄉的李春平,在鄉親們的支持下,被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從那天開始,李春平就不停地琢磨:灣灣川什麼時候也能富起來?它的出路在哪兒?就是為了這樣一個念想,這麼多年來,李春平憋著一股勁,幹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這一轉眼就是20年,他硬是帶領大家闖出了一條富民強村的新路。
剛當選支部書記時,麵對著落後的局麵,李春平深深地意識到,隻有不斷轉變更新觀念、創新工作方法,才能推動工作卓有成效地開展。農村要想致富,就得有自己的支柱產業,有適合自己的創收項目。為了讓村民徹底擺脫小農經濟的思想束縛,跳出茫然困惑的圈子,改變貧窮落後的麵貌,李春平不知跑了多少個單位和部門,籌集了12萬元資金,組織村“兩委”班子和黨員群眾120人次到鳳城大梨樹溝、大連甘井子紅旗鎮、營口熊嶽、寬甸青山溝和山東壽光等地考察學習。歸來後,組織全村黨員和村民代表召開座談會,圍繞班子工作的現狀和今後的發展方向展開討論,確立了以建設旅遊專業村為目標,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和工業企業的發展思路。通過考察和座談,黨員群眾解放了思想,開闊了視野,過去是想幹但不知怎麼幹,現在視野開闊了,思想解放了,大腦也活躍起來了,不但想幹知道怎麼幹,而且幹勁十足。
目標明確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全村老百姓的思想都統一起來,把全村的幹勁和熱情都集中在一起。為此,就要有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把支部、黨員和群眾緊密聯係在一起。在李春平的倡議下,村黨支部確定了一項工作製度,就是議事會製度。每年都組織黨員和村民召開議事會,村“兩委”班子定期向黨員和村民代表彙報本月工作,再由黨員和代表提出意見建議,下次議事會上由村“兩委”作出答複。議事會製度為村“兩委”和群眾架起了一座連心橋,成為聯係幹群關係的紐帶。幹部群眾都敞開心扉,互相說出知心話,上下理順了情緒,增進了了解,加深了感情。廣大群眾的思想統一到村黨支部的發展目標上來,激發了群眾想發展、要致富的熱情,為工作的開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無論是發展旅遊業,還是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和招商引資,都要有一個優美的村屯環境。如何提高旅遊沿線小城鎮建設的水平,是纏繞李春平多年的心病。2006年以來,李春平帶領村幹部從201國道1.6公裏兩側著手,推行了大牆、大門、邊溝、綠化道、人行道“五統一”改造。這個路段改造,共涉及106戶的大牆和11戶的房屋拆遷,工程量和實施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在2004年底的議事會上,村幹部把村裏的想法公布於眾,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沒想到會議反響非常好,獲得一致通過。幾年來,灣灣川村共投入資金800多萬元,建設了高標準防洪堤、河堤路,改造了106戶院牆、大門,建成了籃球場、乒乓球室、圖書閱覽室、青年活動中心等一係列設施。在村黨支部的努力下,灣灣川村麵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居住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招商引資和旅遊業發展的軟環境也越來越好,由此拉動了工業和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