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可行性
研究和規劃設計要點研究
——以大窪、寬甸、建平為例
遼寧海地源地質評估有限公司?楊?揚
引?言
“2000年以來,遼寧省共實施國家、省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872個,總投資64.6億元。整理複墾開發土地410.9萬畝,新增耕地48.2萬畝。全省各地實施耕地占補平衡項目2484個,投資37.3億元,新增耕地84.7萬畝。”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從2000—2010年,全省完成了大量的土地開發、整理、複墾、占補平衡項目,積累了一定的農村土地整治工程設計、施工經驗,為接下來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通過近10年的工作總結,我們充分的認識到了水利工程在整個農村土地整治工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第一要務就是建設旱澇保收的高標準基本農田,而灌溉與排水工程就是實現旱澇保收的基礎。根據遼西低山丘陵區、遼中平原區、遼東山地丘陵區基本農田的具體情況,合理的布設灌溉與排水工程,便是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可研和規劃設計的要點。
一、大窪、寬甸、建平地區耕地現狀分析
1.土地結構現狀
(1)大窪縣土地結構現狀。大窪縣位於遼寧省西南端,遼東灣北岸,遼河新開鎮衝積平原上,在遼河、渾河、太子河入海口末端。是以種植水稻為主的大型國營農場灌區,也是遼寧省商品糧基地之一。全縣總土地麵積1683.30平方公裏,耕地麵積為68000公頃,占總土地麵積的40.33%,人均耕地0.18公頃,勞均耕地0.54公頃,其中種植水稻麵積59333公頃,占耕地麵積的87.25%。蘆葦麵積9967公頃,占全縣總土地麵積的5.92%。尚有20000公頃的灘塗,占全縣總土地麵積的11.88%。因各階段發展的曆史原因,在現有耕地中尚有不少的零星荒地、崗地、土埂及廢棄坑塘。具有很大的耕地增加潛力。
大窪灌區開發運行使用至今,已有近60年的曆史。雖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進行一係列的改建、擴建工作。初步形成溝溝相通、渠渠相連。遇旱能灌、遇澇能排的大型標準化水田灌區。但由於灌區地處濱海鹽堿區,又位於上遊水庫供水的末端,是遼寧省調水保護地區之一。加之水利資金投入的重點為骨幹工程,使田間渠係及配套工程處於老化失修,帶病運行、效益衰減的狀況。灌區內各渠道末端及高地因供水不及時而缺水。
(2)寬甸縣土地結構現狀。寬甸地處遼東斷塊山地丘陵區。地勢自北向南、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呈西北高(海拔平均為500米,山地最高1336.1米),東南低(平均海拔為10米,山地一般為300—500米),依次中山、低山、丘陵的階梯狀。山體受地質構造影響,以東西向為主,東北向次之,間有大小不均的穀地和小平原。山地丘陵約占總麵積的85%,山間穀地和河流約占總麵積的15%。全縣平均海拔400米。山、水、田構成大體為“九山半水半分田”。
寬甸為長白山脈與千山山脈過渡地帶,地貌多變,地形複雜,山勢險峻,丘陵和穀地相間,為境內地形的主要特征。
寬甸縣宗土地麵積611162.97公頃,其中農用地562078.34公頃,占總麵積的91.97%,建設用地16951.77公頃,占總麵積的2.77%,未利用地32132.86公頃,占總麵積的5.26%。農用地中水田988.43公頃,水澆地216.63公頃,旱地51259.3公頃,設施農用地89.45公頃,園地16361.64公頃,林地487971公頃。
(3)建平縣土地結構現狀。建平縣屬遼西山地丘陵區,山區麵積占30.4%,丘陵麵積占43.3%,平川麵積占26.3%,可謂“六山一水三分田”。建平縣地貌比較複雜、燕山山係西段的努魯兒虎山由東向西自中部穿過,境內群山起伏,山巒綿延,溝壑縱橫。海拔在450米以上的大小山頭6028座,比較高的山峰有老虎山、西天門山、岱王山、青鬆嶺大北山等14座,其中青鬆嶺鄉境內的大北山是建平縣的屋脊,海拔1153.7米。最低處為朱力科鎮七台營子村小淩河穀地,海拔372米,相對高差為781.7米。境內大小溝壑達8018條,其中超過500米以上的大溝3160條,地表支離破碎。
建平縣土地利用結構,大體可概括為“六山半水三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另加大麵積縱橫交錯的溝壑。”全縣土地總麵積為7307860.1畝,耕地麵積為2185800.1畝,人均占有耕地3.9畝。其土地利用現狀結構見下表。
建平縣土地利用結構(現狀)表
單位:萬畝
2.土地利用限製因素分析
(1)大窪縣土地利用限製因素分析
①項目區地勢低窪自然形成零星的未利用其他草地。致使部分耕地形成“地中有荒,荒中有地”的零亂現象,土地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②既有耕地的農田水利工程及基礎設施,雖已按灌區設計規劃方案建成,但因多年運行,工程使用壽命以達到極限,損壞嚴重,渠係淤積,渠底抬高,工程效益降低,致使水田的設計灌溉保證率和排澇設計標準均相應降低,耕地產出率逐年減少。
③項目區現狀田間道、生產路、堤頂路已經較為完善,但路麵年久失修、高低不平,大部分為素土路麵,每逢雨季泥濘不堪,嚴重影響農民出行,農用機械下地耕作。
(2)寬甸縣土地利用限製因素分析
①項目區內部地塊較為零亂,局部地塊低窪,荒地零亂不堪,致使部分耕地形成“地中有荒,荒中有地”的零亂現象,靠近河岸有部分荒地尚待開發。
②項目區的引水水源攔河壩已經完全水毀,灌溉渠道,渠道輸水距離長,且多處水毀、淤積,比降緩。且均為半填半挖土渠,流速小。填築土質地為砂壤土或中壤土,渠道滲漏較嚴重;田間灌排工程多年淤積嚴重,其中位於山腳下一段排水溝,靠近耕地一側經常因山洪決堤衝毀農田,灌溉用水得不到保障。故項目區大部分耕地種植旱田,不實施灌溉。灌溉工程效益不能發揮,其農業生產受到洪澇、幹旱災害的製約。
(3)建平縣土地利用限製因素分析
①項目區內大部分田塊集中連片,局部零星分布著一定數量的荒草地一直未得到開發利用,這些情況都嚴重浪費了有限的耕地資源,而且項目區內尚有部分坡地,土層較厚,但水土流失較為嚴重,不利於灌溉以及機械化作業,產量不高,農民迫切希望本次整理對其改造為梯田。
②項目區地處遼寧省幹旱分區的遼西山丘較重幹旱區,區內無灌溉設施,沒從根本上擺脫“雨養農業”的束縛,基本是“憑天收糧”,作物播種期和需水期降雨量小,不能滿足作物生長需求,效益較為低下。其農業生產受到幹旱災害的製約,影響農作物產量。
③項目區田間作業道路缺乏統一規劃,且均為素土路麵,路麵標準低,走向紊亂,路況較差,其路基低於田麵,表麵坑窪不平,雨天則泥濘不堪,不能滿足規劃後的農機作業和出行要求。
3.限製因素改善措施
(1)大窪縣限製因素改善措施
①7項目區荒草地進行開發;調運土方,開發為耕地。增加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對項目區的灌排溝渠進行清淤、整修,調整布置不合理的灌排溝渠,使之達到設計輸水能力。對輸水較慢,滲漏損失嚴重的渠道進行防滲減糙襯砌。按標準化條田格局布設末級灌排渠道。完善配套各類渠係建築物。
③整修主幹道、田間道,主幹道填築山坡土路基,鋪設砂石路麵,田間道利用整修後的堤頂鋪設砂石路麵。為農民的機械化耕作提供便利條件。
(2)寬甸縣限製因素改善措施
①項目區進行調運客土改良未利用地,開發為耕地。進而達到土地平整,增加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重建攔河壩工程,恢複灌溉渠道,並對項目區既有灌溉渠道進行防滲襯砌處理,減糙加速,縮短輸水時間,減少滲漏,節約用水量。可以充分發揮既有的灌溉骨幹工程效益,為楊木川鎮的高效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灌溉水源的可靠保證。
③對於山腳下的排水溝耕地一側堤壩進行漿砌石襯砌,保障耕地安全,同時對項目區內的排水尾渠進行清淤,保障田間的漬水、澇水能夠及時排除。
(3)建平縣限製因素改善措施
①對項目區零星未利用地進行開發利用,對項目區內3.8708公頃新增耕地進行客土和表層土翻耕,增加耕作層土壤,開發為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麵積。對原有坡耕地進行土壤改良,改造為水平梯田,提高土壤保墒、保肥能力和吸收養分能力,進而增加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於灌溉以及機械化作業,達到水土保持的目的,提高土地產出率。
②增加灌溉設施,為提高灌溉水保證係數,改變“憑天收糧”的現狀,滿足項目區內農作物生育期的灌水需要、提高糧食產量,根據作物的灌溉定額在項目區內打農用井,鋪設U-PVC管道進行灌溉。為三家蒙古族鄉的高效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灌溉水源的可靠保證,提高了灌溉保證率。
③對項目區內田間道路進行統一規劃,恢複道路的使用功能,提高原有道路的標準,改善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4.土地結構現狀及限製因素分析
大窪、寬甸、建平土地結構的不同決定了三個地區土地利用限製因素的不同。其矛盾主要包括土地的平整,灌排設施的完善及田間道路的整修。而灌溉設施的完善為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限製該地區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
二、大窪、寬甸、建平地區灌溉與排水工程
1.灌溉與排水工程現狀
(1)大窪縣灌溉與排水工程現狀。大窪縣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區一般灌溉渠道均按支、鬥、農三級渠係布置,灌溉農渠為田間末級渠道。由於項目區耕地多年承包給農戶耕種,受田塊自然情況影響,項目區位於灌溉渠係的末端,部分田塊上水困難,故承包戶對灌溉渠道進行挖深、擴寬,利用臨時泵抽水入灌溉渠道蓄存的現象尤為嚴重,且項目區內分布著零星的低窪荒地、廢棄坑塘,加之承包戶無力大麵積土地整理,導致削高田麵的剩餘土坎、高崗無法清除,灌溉渠道溝底部分淤積嚴重,部分溝底高程較低嚴重影響了田塊灌水需求。同時,由於承包戶對灌溉渠道的無序利用,導致兩側堤頂高低不平,部分堤段高程低無法滿足渠道設計流量通過,部分堤段堆積大量土方。項目區田間道、堤頂路布設在灌排渠道的兩側堤頂,現狀堤頂高低不平,道路時斷時續,不連通。
(2)寬甸灌溉與排水工程現狀。項目區主要為旱田,無灌溉工程,僅有一小部分為水田。項目區灌溉水源為既有攔河壩截取地表徑流,利用明渠進行灌溉,現狀攔河壩使用多年,損毀嚴重需要重建,輸水明渠淤積嚴重,雜草叢生,流速緩慢。
項目區主要排水工程為自然衝溝及河流。
(3)建平縣灌溉與排水工程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