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說來,他也不能算是謝同甫的心腹長史,而是主子為了方便,安插了這樣一個官職,方便自己和謝同甫一起辦事,也方便謝同甫辦的事情不會外泄。保密,才是第一前提,有時候,也是製勝的先機。
“那就好了。那些大商人都準備好了吧?”謝同甫對於長史的辦事能力還是很放心的,這樣說道。他雖然去了張家拜訪,卻並不代表,自己屬意的大商家,就是張家了。
張家,無論是錢財還是人丁,都絕對不是楊家的對手,將他推了上去,不是自討苦吃嗎?張家的唯一作用,就是掩人耳目了。
到了公開認股的那一天,昆州府衙裏麵是無比熱鬧。幾乎西寧道的名商大商都積聚了,這裏的氣氛,堪比過年時節。
在昆州,稍有點資產的商人家族,都跑來昆州府衙這裏湊熱鬧了,因為要再一次遇到這樣的盛況,就要等到五年之後了。
五年一度的重新認股,這是昆州刺史沈則敬的提議,主要是為了避免再出現李家那樣的狀況,五年一度,有資者有意者,就可以參與到這個局中。
而且,為了盡快穩定西寧道礦藏,消弭李家的惡劣影響,這一次認股,官府所定的門檻和準則都低了很多,這就意味著,商人們將會有更多的機會。
西寧道的礦藏,乃是西寧道第一的生意,其收益、重要性要比藥材還要重得多。商人趨利重利,又怎麼不會出現在昆州府衙這裏?
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作為商人,要掌握的,就是這樣一個規律。這一次官府放低要求,這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
一半的礦藏份額,隻靠一家,是不可能將它拿下的,這一點,所有人都很清楚。是以在來到昆州府衙之前,這些商人們,都已經自發抱成團,集合眾家的資財,去競得那一半的份額。
昆州府衙內,沈則敬和謝同甫都等人,都端坐在府衙議事廳裏麵,在這裏麵的,還有禦史中丞楊簡銳和趙鈺罡,還有西寧道其他州的刺史們,桂州刺史盧智勝和南州孔燭照都來了,當然,他們自己本身都覺得,這一次,純粹是來打醬油來了。
這一次,議事廳中的官員,都不是主角,他們隻是監督過程、核查最後的結果。這次認股之事的主角,乃是議事廳外麵那些西寧道商人們。
在這些抱團的商人之中,最受矚目的,有三方。其一,是以楊家為首的楊家商團。這些商人,大多數是著名的大藥商,他們和楊家有著割不斷的關係,當楊家有意競爭這個份額的時候,這些商人們也都想在西寧道礦藏上插一手了。
其二,是以張家為首的張家商團。這些商人,有壟斷昆州林業的張家,也有一些原本和李家交好的大藥商們,李家倒下了,他們沒有選擇投靠楊家,然而和張家聚成一力量,打算通過西寧道礦藏,以東山複起。
其三,是以羅家為首的南州商團。南州商團的商人們,雖然沒有特別出彩的商人世家,然而勝在人多!那裏,十家有九家,都是經商!基數太多龐大,所以就算每家拿出不多的錢財,那數額也很可觀了。
除了這三大商團之外,還有以曹家為首的倚邦商團、桂州商團等等。倚邦商團,是新興的商團,是西燕和大永開設互市以來,才新崛起的,根基尚淺,影響力有限;桂州商團,離昆州這裏稍遠,也沒有多少家是出名的。
基於上述的這種情況,官員們和各位商人們的目光,都放在了那三個商團之上。所有人都很想知道,在這三個商團裏麵,最後勝出的是誰?甚至,有不少精透的商人,還為此開了盤口,賭誰贏。
雖然礦藏涉及的金額太大,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但是這盤口,還是可以來玩一玩的嘛。
不管是為了礦藏,還是為了盤口,總之所有人都熱情高漲。
“鐺鐺鐺”三聲鑼響之後,就說明這一次認股正式開始了。不管是議事廳內的官員,還是議事廳外的商人們,都在緊張地等待著事情的發展。
西寧道礦藏,到底花落誰家,很快就知道了。
ps:
二更!這一章寫得有點悶,請大家見諒。推薦好友影留香的《閑妾》。/mbeqbi重生了!痛定思痛,踢開各種勾心鬥角,踹飛神馬爭風吃醋,她隻是想做個“閑妾”,有這麼難麼麼麼麼麼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