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差點忘記了,西燕的情況,是絕對不能出口的!
他也不知道這些天怎麼回事,或許永和宮的情況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他沒有想到,本該有大用的雅妃,隻是半年時間不到,就這樣殞了!一時之間,他都不知道去哪裏補充這樣一個人。
為了找尋能和妹妹容色不相上下的人,他已經費了太多心力,幾年間,也隻物色到雅妃這一個人,卻沒有想到,都還沒有派上用場,就沒了。這種憋屈的感覺,令他失了分寸,不該說出口的話語,就這樣說出來了!
“你要謹記,不該說出口的話語,一定不能說!如今隻有我們父子兩人在這裏,沒有大礙!否則,就是滅族之禍!”見到卞之和及時收了口,卞傳肅冷凝的臉色才漸漸緩和了。
“雅妃的事情,已經發生了,著急也沒有應。若是背後有人布局,說不定已經知道雅妃背後的人是你了。不過,就算知道是你,問題也不大。隻要你抓住一點,他們就算再猜疑,一時也沒有辦法。”
卞傳肅說道。他的臉長得周正,看著是一臉正氣,說出這番話語,卻總覺得有些違和。
“抓住一點……是哪一點?”卞之和皺眉,聽不出其中的深意。
“如今你已經是前四卿之一,又是先帝留下的顧命大臣。沒有實質的證據,哪個可以動得了你?你要抓住的,隻有一點:帝心!”卞傳肅的聲音略微提了起來。
“隻要成為皇帝的心腹純臣,讓帝王信你護你。不管有多少人想拉你下來,都不會輕易做到!所以,你要想辦法,讓皇上對你言聽計從!”卞傳肅又補充說道
言聽計從?聽了卞傳肅的話語,卞之和思考開了。純臣的基調,他早前已經奠下了,特別是在召二王回京一事上,他是一力支持皇上的,相信這一點,皇上也有所感。但是僅僅是這樣,還不夠。
“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不難。把皇上看重的人擠下來,然後讓皇上看見你的忠心,就可以了。這一點,我已有定計……”卞傳肅正氣的臉上,此刻是胸有成竹的表情。
待卞之和聽了父親的定計之後,臉上焦急難看的臉色,漸漸平和起來。
又是一日早朝之時,景興帝高坐在宣政殿上,聽著臣下的奏言。他的心情不怎麼美妙,麵色自然不怎麼好看。
宣政殿上,卞之和正在出列奏言,他說的,正是嶺南捷報一事。韶縣縣令沈則高以奇策,瓦解了南越一族,還活捉了南越一族的大首領,並有兩千俘虜。這對於沈則高來說,是一件奇功,對於大永來說,是一則大喜。
故而卞之和奏言:“臣等以為,韶縣縣令既能治理一縣政事,還能活捉南越大首領,此等奇才,實乃朝廷之福。實應召回京兆,重重嘉獎,以揚我大永人才濟濟。”
他建議,召沈則高回京述職領功,順便,將南越一族的大首領、俘虜們押解上京兆。此舉,乃是揚大永國威,以便讓更多的大永百姓、官員都知道嶺南大捷報,更重要的是,新帝登基,即有這樣一件大喜事,此也是大永福祉祥瑞;
同時,他還奏言,對中書侍郎沈華善也應重賞,以讚其教子有方,因為沈則高,正是沈華善第三子,沈家滿門人才,且忠君忠上,雲雲;
卞之和的奏言一下,朝臣們的目光便集中在沈華善身上,心裏都在想到,沈華善真他媽的太有福氣了!嫡長子沈則敬就不用說了,先前在西寧道立下那三道重功,如今他的第三子,區區一個韶縣縣令,也能立下這樣的功勞,看著,真是讓人眼紅!
似乎,上天太眷顧沈家了,怎麼這些奇功大事,都是沈家人占了去?——朝臣們這樣想道。
不止是朝臣,高坐在宣政殿上的景興帝,也是這麼想的。沈家,真的是人才濟濟,就連一個六品縣令,都有這等本事。似乎,父皇立下的這塊磨刀石,越磨越厚重啊……
“也是,沈家立下如此大功,是應當好好嘉獎一番!準卿所奏!”良久,景興帝這樣說道,沈則高,是應該返回京兆領賞領功了。
景興帝的話語一落,沈華善就覺得自己的心停了一下。雅妃的事情,他尚未有頭緒,如今,卞之和竟然奏言為沈家嘉賞?
他此舉,是什麼意思?所謀的,又是為何?(未完待續。。)
ps:二更!不太滿意,反複修改,更新遲了,請大家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