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已然西下,一抹橙色的霞光從天的一邊拉的老長,剛剛的夏雨把萬物洗刷的格外的翠綠,稍有涼意的天又泛著一股悶熱的氣浪和著草的清香襲向山下的小村莊---龍王莊村。
因為莊裏有一幢世世代代就有卻又說不起哪朝哪代所建得龍王廟,所以此村得名“龍王莊”村。在現在的新社會裏由於須以村、鎮為名,以前叫龍王村,但是老是覺得欠妥好像村裏的男男女女都是龍王一樣,便又把“莊”加上了,卻還是莫不起那種潛移默化的神秘。
三麵環山,綠樹懷蔭,鶯飛燕舞,麵南一條錦緞般溪流曲曲淌過,宛如遊龍,順流而下。常年溫熱,就是寒冬臘月天,也可見三三倆倆的農村媳婦前來洗衣,似乎是習慣所為,又似乎是別有它意。
百餘灰牆黛瓦的小院,大部分已是的磚木結構,“人”字架的屋頂,盡是坐北向南。若是登高處便可見全莊基本是三個方塊兒布局,呈不規則“品”字貌,三山環抱處便是“品”字的上半部,“口”型的中心偏山腳處便是龍王堂,前後相向的八根二人環抱不接的石柱硬生生的頂起三層闕樓,寶頂飛簷,雖已年久漆跡斑駁剝落,風蝕的裂痕比比皆是,卻也難掩當年的香火鼎盛,肅然氣息悠然源源......
廟後的空地上墳塋密布,卻也錯落有致,想必這裏便是所住這裏的居民時代的祖墳之地。
“強子,人死不能複生,節哀吧!讓奶奶她走的挺平靜的,老天爺沒有讓老人家再受那離世之苦。”年紀大的男人說道。
“武叔,你說......奶奶她......可惜的是我連最後一麵也沒見他老人家。”一滴滴熱淚就像斷了閘的水一樣湧向臉頰,撲通一下雙膝跪倒墳前。
“三天前,鄰居來還問老太太借的家夥什發現的,這大夏天的村裏幾個長輩怕放的時間太長,壞了他老人家今生的肉體,便按照鄉俗,給老人家穿戴好,入殮下葬了。”武叔向強子講了下老人家的情況,就扶起了強子。
在這個古老而神奇的村落裏,誰家老人若是有個生老病死的,不管家裏的親人在與不在卻都是由村裏長輩按俗入殮。次日,便下葬讓逝者入土為安。祠堂設有靈堂、遺像、祭品、香桌可留九日供孝子賢孫、親朋好友祭拜。讓老爺子本不是村裏人士,民國期間搬入本村,以精湛醫術為本地鄉裏尋醫問診,在此一方廣積福德,造福鄉裏。改革開放後,當地群眾及政府感激他倆的巨大貢獻便分予土地,讓家也就留在當地,讓老爺子去世時破例準進祠堂,入祖墳。這件事在當時仍有封建觀念的村落也是百年而無一例的奇聞異事,婦孺皆知二人無數次救人於膏肓的義舉。
可是,世事無常,造化弄人,本是濟世奇醫人倆卻未能保住自家倆個兒子,都未三歲便夭折而去。在老倆口都年近五十時,讓老爺子不是從何地抱回來一個孩子,倆口子視如己出,百般痛愛。小孩子也茁壯成長,品貌皆有,敬老愛幼,受人愛戀。村裏人有目共睹,都在心裏暗暗為他們高興,考慮老來得子讓家和孩子便爺孫相稱,取名:讓強。
2000年也就是讓強18歲的時候,響應國家號召參軍,由於表現出眾又上了軍校,便留在部隊工作。平常能回家的時候很少,讓老爺子在讓強參軍那年去世留下奶奶一人讓讓強極不放心,幾次想接去城裏和自己一起,可老人家就是不去,理由卻是鄉下接地氣,離不開鄉下鄉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