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清熱化痰(1 / 1)

4.清氣化痰丸《醫方考》

方歌

清氣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實瓜蔞實。

黃芩薑汁為糊丸,氣順火消痰自失。

【方劑組成】 陳皮、杏仁、枳實、麩炒、黃芩、瓜蔞仁、茯苓各30克,膽南星、製半夏各45克。

【用法用量】 上藥8味,取飲片,共為細末,薑汁為丸。每服6~9克,溫開水送下。亦可以9~15克包煎服。

【功效主治】 清熱化痰,降氣止咳。適用於痰熱內結,咳嗽痰黃,稠厚膠黏,甚或氣急作喘,嘔吐惡心,胸膈痞滿,或發熱驚悸,不得安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象滑數。今常用於急性支氣管炎,或慢性氣管炎合並感染者。

【加減方】

清氣化痰丸古庵方錄自《丹溪心法附餘》即上方去南星、瓜蔞仁,加薄荷、荊芥穗各15克,炙甘草30克組成。同樣用薑汁糊丸。用量相同。功能清熱疏泄,理氣化痰。主治痰熱蘊中,胸膈痞滿,頭目昏眩,咳痰黃稠,發熱微惡寒,舌苔黃膩,脈象濡滑。

【方義分析】 此為清化痰熱的常用方。其病機是痰隨火而升降,火因痰而橫行。故治當順氣清熱化痰。故方用黃芩、瓜蔞清熱化痰,是為主藥;陳皮、枳實行氣破結,使氣順而火清;膽南星以清化痰熱。配半夏以助化痰;茯苓健脾化濕,茯苓陳皮、半夏相配,則可以加強化痰之功。杏仁以利肺止咳,共成清熱化痰,降氣止咳之劑。故對痰熱內結而氣逆不順者可以適用。

至於加減方古庵同名方因方中減去南星、瓜蔞,則清熱化痰之功稍遜;但因加入荊芥、薄荷可以疏泄表邪,如見症有輕微表證發熱而微惡寒者,即為適宜。

5.小陷胸湯《傷寒論》

方歌

小陷胸湯連夏蔞,寬胸開結滌痰優。

脈象浮實按之痛,不按自疼大陷求。

【方劑組成】 黃連2~6克,半夏9克,瓜蔞實12克。

【用法用量】 上藥3味,取飲片,以清水先浸後煎,2次,去渣。溫分3服。

【功效主治】 清熱化痰,開胸散結。適用於痰熱互結心下(胸肺),症見胸脘痞滿,按之則痛,口苦,舌苔黃膩,脈象浮滑,今常用於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屬於痰熱互結者。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痰熱互結於胸肺的常用方。痰熱互結於胸(肺),古人病名稱之為小結胸,而方名即稱之為小陷胸湯,意即痰熱互結於胸之義。其治當清熱滌痰。故方用黃連瀉心清熱,清除邪熱,瓜蔞、半夏清化痰熱。使熱邪痰結消除,則結胸自愈。

邪熱與痰互結於胸肺有大有小,本方主治小結胸證,若見大結胸證則稱水熱互結,治療用大陷胸湯,兩者輕重懸殊,不可相混,主要一點是大結胸證見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本方證則是不按不痛,按之方痛。

6.滾痰丸王隱君方,錄自《丹溪心法附餘》

方歌

滾痰丸用青礞石,大黃黃芩及沉香。

百病多因痰作崇,頑痰怪症力能匡。

【方劑組成】 大黃酒蒸、黃芩酒洗淨各240克,礞石30克打碎,用焰硝30克放入小砂罐內著之,鹽泥固濟曬幹,火煆紅,候冷取出,沉香15克。

【用法用量】 上藥5味,依法製之,共為細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克~9克,每日1~2次,臨臥,食後服,溫開水送下。

【功效主治】 瀉火逐痰。適用於實熱老痰,發為癲狂驚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嗽氣喘痰黏而稠,或胸脘痞滿,或眩暈痰多,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而厚,脈象滑數有力者。本方藥力峻猛,孕婦及體虛者慎用。

【加減方】

竹瀝達痰丸《古今醫鑒》即滾痰丸加茯苓、半夏、陳皮、甘草、人參組成(一方無人參)。共為細末,以竹瀝2大碗,生薑自然汁3盅,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6克,每日1~2次,溫開水送下。功能瀉火清熱,逐痰平驚。其化痰力量較滾痰丸為強,但降火瀉熱作用稍遜。主治與滾痰丸相同。

【方義分析】 此為瀉火逐痰的常用方。其主治證為實熱老痰。其治當瀉火逐痰,使痰積惡物,自腸道而出。故方用礞石驅除頑痰,其力峻猛,更配大黃苦寒蕩滌,共成掃蕩痰積惡物之功。輔以黃芩瀉上焦之火,配沉香調達氣機,使氣順而痰消。諸藥相合,共成瀉熱逐痰之劑,故對實熱老痰諸症可以適用。

加減方竹瀝達痰丸因配合人參扶助正氣,可使逐痰而不傷正,其配伍更勝一籌。